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护理满意度
正文
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是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收治患者,多数病情复杂,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手术室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有效的护理管理不但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2]。但是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手术室高效、精准和人性化的护理需求,通常只是侧重手术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而在个性化护理、心理关怀和护理服务的全面性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负面情绪加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运而生。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心理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性的护理服务[4]。本研究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12月至2023.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4例和16例,年龄区间22-78岁,平均(48.51±5.07)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5例和15例,年龄区间21-79岁,平均(48.67±5.2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纳入标准:(1)符合外科手术指征;(2)年龄≥18岁;(3)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并发症;(2)具有精神、意识障碍;(3)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根据院内手术室相关制度和岗位工作规程等进行护理工作,除了器械管理、卫生管理外,在护理工作方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前指导患者完善相关检查项目,术中辅助医师完成手术,做好交接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理念,主要内容:(1)建立优质护理小组。手术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科室护理人员为组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根据现行法规、本院规章制度等,制定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和细则,强调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地位,注重细节管理,并兼顾不同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完成相关内容标准的制定后,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小组成员的专业培训,主要包括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理论知识、手术室护理技能等,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积极引导科室护理人员参与,确保其充分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将理念贯彻于日常实践工作。培训后严格考核,通过考核方可上岗,考核不合格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另外,建立相应的人事考核机制,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护理质量进行考核,与绩效挂钩。(2)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①术前。术前全面收集患者资料,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史、手术史等,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满足手术要求。术前访视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积极交流,为患者介绍医护团队,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详细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如手术流程、手术重要性、麻醉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配合度,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饮食调整、体位训练等,为手术顺利进行夯实基础。同时术前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疏导和安慰,减轻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另外,术前做好环境和设备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室清洁、消毒,温湿度适宜,检查手术所需设备、器械的情况。②术中护理。手术当日由护理人员陪同,将患者安全送至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帮助患者熟悉手术室的环境氛围,与患者亲切交流,为其讲解手术流程,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手术安全,准确记录各项数据。护理人员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密切配合,确保手术步骤顺利进行,熟练掌握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为手术医师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术后加强对患者舒适度的关注,如调整手术床的角度、做好保暖措施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适感。术中针对非全身麻醉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多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减轻其不良情绪,帮助其保持平稳的心态。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将安全送至留观室或普通病房,待患者意识清醒及时告知其手术情况,给予患者鼓励,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如切口、引流情况等,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为医生提供决策依据。另外,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术后焦虑等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数与负性心理状态呈正相关。(2)护理管理质量。干预后采用自制量表评估,包括手术室环境、药品器械管理、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护理职业素养,分数与护理管理质量正相关。(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40 | 47.13±3.35 | 32.12±3.30 | 48.27±4.08 | 33.13±2.85 |
对照组 | 40 | 47.65±3.27 | 41.57±2.97 | 48.35±4.11 | 41.62±3.07 |
t | 0.703 | 13.462 | 0.087 | 12.818 | |
P | 0.484 | 0.000 | 0.931 | 0.000 |
2.2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管理各项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 例数 | 手术室环境 | 药品器械管理 | 卫生消毒 | 护理记录 | 护理职业素养 | 总分 |
观察组 | 40 | 18.82±2.17 | 18.41±2.65 | 18.65±2.40 | 17.68±2.14 | 17.65±2.16 | 90.17±7.82 |
对照组 | 40 | 13.61±2.62 | 13.60±2.71 | 14.42±2.10 | 11.10±2.13 | 13.42±2.27 | 71.53±5.64 |
t | 9.686 | 8.026 | 8.389 | 13.783 | 8.538 | 12.227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40 | 23(57.50) | 16(40.0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7(42.50) | 15(37.50) | 8(20.00) | 32(80.00) |
x2 | 6.135 | ||||
P | 0.013 |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开展侵入性诊断、手术治疗及抢救等工作,常规操作多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伴有风险隐患,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患者病情加重,引发医疗纠纷。手术室护理主要指围术期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手术室护理也是减少纠纷事件,规避手术风险的主要措施,所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十分重要[5]。
常规护理管理虽然能够保障手术流程和患者安全,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和人性化服务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通常只是侧重于手术的机械性执行,缺乏对患者心理、社会等需求的关注,难以保证护理质量[6]。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是一种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其要求医护人员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需求的关注,为其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7]。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日益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已得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8]。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实施优质护理理念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标准和细则,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具有深入的理解,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9];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全面、细致护理,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帮助其树立信心,减轻不良情绪,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树立患者的中心地位,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注重细节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和高效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10]。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窦海泓,高雅菲. 分组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5):166-169,190.
[2] ERIKA LESLIE R MAGAT, JOSEPHINE M DE LEON. Preventing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using operating room bundle of ca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exploratory laparotomy cholecystectomy surgery[J]. 护理前沿(英文版),2023,10(3):335-345.
[3] 李静蕾,龙晓宇,杨胜男. 基于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3):463-468.
[4] 陈丽萍,朱小红,谢婷婷. 分析手术室实施整体化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6):1411-1413.
[5] MARIA ANDRIOPOULOU, DIMITRIOS CHAROS, VASILIKI KOLYPERA, et al. Psychosoc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flicts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the operating room in a Greek sample[J].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21,29(8):2707-2714.
[6] 田甜,宋妮萍. 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预防手术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J]. 贵州医药,2023,47(5):830-831.
[7] 黄蓉, 童秋蓉, 吴素兰. 医护一体的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日常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3):178-180.
[8] 权国红,李蒙蒙.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1):76-78,110.
[9] 梁怡虹,程方圆.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 系统医学,2021,6(9):137-139,143.
[10] 付琳,郭莎,王孟贤.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和患者满意度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3):7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