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升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的应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黄磊 江尧芳(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

目的 通过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提升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方法 科内成立品管圈质量改进小组,确定主题,分析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现状并制定改善目标。圈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绘制柏拉图、鱼骨图来进行真因确定及验证,采取查找文献,遵循PDCA原则,头脑风暴法等对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对比对策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促进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从47.54%提高到2023年上半年62.04%,2023年下半年93.24%。最终目标达成率107.63%和进步率96.13%。结论 品管圈活动大幅提升了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循证护理的同时群策群力凝结科室团队力量,提高团队循证及沟通能力,科学采集数据也为以后促进母婴健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品管圈;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健康;循证护理

正文


中图分类号:R174

0

据调查显示,约有75%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1]2/3发生在3天内,许多新生儿死亡是可以通过简单、经济的干预措施来有效避免的,在分娩过程中和出生后立即进行一些基本的新生儿保健服务,就能降低约22%新生儿死亡[2]皮肤早接触早吸吮便是简单、经济的干预措施之一[3]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可以促进母乳喂养,延长母乳喂养时间,降低新生儿转入NICU 的风险,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哭闹次数,减少新生儿低体温的发生[4]90%以上的新生儿在生后1小时内应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吸吮30分钟以上[5]是江苏省爱婴医院评审标准,我科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尚未达到此标准,因此,2023年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主题作为我科持续质量改进项目,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促进母婴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11日至331日本科室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61例(排除禁忌证,包括产妇疾病或新生儿低血糖等不适早接触早吸吮的)为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组,另选取202341日至20231231日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226例(排除禁忌证,包括产妇疾病或新生儿低血糖等不适早接触早吸吮的)作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组。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的组成。通过上下结合、自愿参加的原则,20221228日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品管圈小组,并取名爱婴圈,并设计了圈徽。护士长作为辅导员,负责督促和指导品管圈活动的开展,1名高年资N4主任护师担任圈长,其余圈员均是在岗一线护理人员,其中N3层级3人、N2层级3人。所有圈员根据PDCAPlanDoCheckAction)原则,参与每个环节的计划拟定、原因分析、对策研究与实施、数据统计、效果检定、制定标准和优化所选主题。

1.2.2 主题选定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主题提案,对所提主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4个方面,依据QC方法(优先矩阵次数法),按照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总分最高的作为此次活动主题,选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动改善的主题为提高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如图1所示。

1.3 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圈组选定的主题,利用甘特图拟定具体规划。活动时间为20231月至202312月。

1.4 现状把握

全体圈圆统计调查了科内202311日至331日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失败32例,统计分析发现未全裸实施14例,护士宣教不到位7例,护士观察不到位7例,产妇拒绝3例,产妇乳头条件差2例,见表1.未全裸实施、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观察不到位占85%,根据二八法则,确定该三项为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失败的主要因素,并将其作为改善重点。

 

1  优先矩阵次数法

 

1  品管圈改善前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失败原因统计

主要原因

频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未全裸实施

14

41%

41%

护士宣教不到位

8

24%

65%

护士观察不到位

7

21%

85%

产妇拒绝

3

9%

94%

产妇乳头条件差

2

6%

100%

合计

32

100%


1.5 目标设定

根据江苏省2014版爱婴医院评审标准目标值设定为大于90%。指标计算公式: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同期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吸吮早接触成功例数/同期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总人数×100%

1.6 要因分析和真因验证

为进一步细化分析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失败原因,品管圈组织开展头脑风暴,通过对人物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方法因素四个方面采用鱼骨图分析如图2。并制定查检表

2  鱼骨图

 

1.7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真因,品管圈采取头脑风暴方法,依据PDCA原则[7],制定对策并实施。

(1)组织培训,强化护士早接触早吸吮专科能及宣教能力。全员集中培训早接触早吸吮知识及技能。对于新进科室的护士,由护士长/科室带教老师任授课老师,进行一对一母乳喂养培训。通过场景模拟演练,加强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对孕产妇及家属的指导能力进行线上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知识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早接触早吸吮好处、定义、意义,母乳喂养技巧指导,托起乳房的正确方法、含接姿势等。每周晨间提问早接触早吸吮相关知识培训后分别对科室护士进行专科技能操作考核。护士在家属协助困难是及时督促指导。予以其余宣教延迟至30分钟以后。

(2)制定查检表,根据查检表进行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以引起重视制定奖惩制度,质控员及时发现遗忘或懈怠情况,反馈至个人绩效考核,加强护士慎独精神。并对表现优秀者予以奖励,促进护士工作积极性当天床位组长完成考核,夜班术后一天床位护士完成考核,床位组长由护士长或质控员完成考核。

(3)制定产妇及家属知识宣教路径[5]择期手术术前1d责任护士宣教早接触早吸吮的重要意义及方法并模拟培训早接触早吸吮的姿势及技巧。急诊手术术后1小时内床旁宣教早接触早吸吮的重要意义及方法,并现场指导培训早接触早吸吮的姿势及技巧。协助并指导家属使用辅助枕头协助早接触早吸吮。利用视频或形新颖象的图片进行宣教通过新生儿模型指导专科技能,使孕产妇及家属身临其境,提高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姿势的安全性及正确性,消除产妇及家属的顾虑和紧张情绪,从而积极配合。

(4)对于乳头平坦、凹陷的孕产妇及时干预处理针对发育不正常的乳头,如乳头凹陷或乳头平坦等,予以产前进行规范的牵拉训练。对于乳头较短或者皮肤较薄的产妇,可以保护性使用乳头修复霜,从而提高早吸吮的成功率必要时对于乳头过短或乳头凹陷的产妇,可使用注射器抽吸矫正[8]

(5)制定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宣教流程为保证宣教流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特异性,使之成为指导护士对新生儿进行早接触早吸吮的宣教的有效工具,在充分了解产妇及家属早接触早吸吮知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指导,循证护理的同时结合情况制定剖宫产术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宣教流程

2 效果确认

2.1 有形效果

全体圈员通过近8个月的对策实施,改善前1月至3月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数61人,成功人数29人,成功率为47.54%4月至6月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总人数76人,成功人数56人,成功率为73.68%,上半年成功率为62.04%7月至12月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148人,成功人数138人,成功率为93.24%20237月至12月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失败原因查验分析如表(2),改善前后柏拉图对比如图(3),根据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3.24%-47.54%/90%-47.54%×100%=107.63%。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3.24%-47.54%/47.54%×100%=96.13%

主要原因

频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乳头条件欠缺

 

4

40

40%

家属干预

3

30

70%

新生儿吸吮持久力不足(双胎)

2

20

90%

护士遗忘

1

10

100%

合计

10

100


 

 

 

 

 

 

 

图(3a

 

 

图(3b

2.2 无形效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爱婴圈全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护理专科技能,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及品管圈工具使用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讨论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科室建立并完善了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相关操作制度及流程,同时制定了科内早接触早吸吮宣教路径,使其规范化,标准划继续执行。目前品管圈活动已在医疗邻域广泛运用,效果显著[9-13],本次品管圈活动有效提了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查找文献循证护理,群策群力凝结科室团队力量,多元化宣教路径提升了团队沟通能力,数据采集科学化,也为以后促进母婴健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tttp://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ewborns-reducing-mortality.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ction plan for healthy newborn infan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2014-2020)[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1-20.

[3] 李夏芸,徐韬.世界卫生组织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7, 20(09):689-691.

[4]王丹华.母乳喂养奠定良好的生命开端,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07(22):433-434.

[5]刘兰,卢彩萍,卢晓云,.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剖宫产术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30): 196-198.

[6]桂春,王惠,刘根林,品管圈在提高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时钟准确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2):127-130.

[7]张永,陈宏文,崔飞易,等.应用PDCA方法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8):131-133

[8]韦玉娟,杨连招,宋庆华,黄晓萍;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产后乳头皲裂发生率的观[J.循证护理,20181:76-80

[9]刘广全,郭文涛,梁静,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我院血液透析机故障频次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21,362):127-129.

[10]孙爱英,袁庆,陈鲁玉,等品管圈活动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2):1634-1636.

[11] 仲秀丽.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的作用[J].护理与康复, 2017, (02): 144-147.

[12]吴白玲.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影响分析[J].妇幼健康, 2017, (8):76 -80.

[13]代维利,谢明路,张京伟,等.品管圈在降低移动诊疗车设备故障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23.03:90-94.

作者简介:黄磊(1997)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Email1349596187@qq.com

通讯作者:江尧芳,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Email1369175393@qq.com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