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郭晶,张金海

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 邮编:100029

摘要

探究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将80例X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二氧化碳分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常规组)和综合护理(试验组)进行干预,观察2组干预效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pH值、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护理能够增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关键词

综合护理;慢阻肺;呼吸衰竭;血气指标;肺功能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主要特点是机体伴随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可能出现症状加重、慢性缺氧、右心衰竭、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最终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COPD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该疾病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基于此,本文浅析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X县人民医院20221120231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73.85±3.65)岁;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4.55±3.75)岁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其他疾病引发呼吸衰竭者;中途退出研究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常规组患者接受标准护理干预,这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病情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2试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营养指导:鉴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护理人员会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摄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同时禁止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鼓励多饮水并保持口腔卫生。

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向患者传授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治疗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以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护理人员还会积极引导患者处理负面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呼吸功能训练:教导患者正确的腹式呼吸技巧,包括将左手放在胸部、右手放在腹部,鼓励腹部在吸气时自然隆起,在呼气时自然下陷,同时施加轻压;还包括缩唇呼吸,鼻子深吸气,缓慢吐气,每次训练10分钟。

有氧运动:鼓励患者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快走等,运动强度应使患者感到舒适,逐渐递增运动强度以遵循渐进原则。

专科护理: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抬高患者的床头,使其半卧位或坐位,以促进更深的呼吸,同时有助于雾化液的沉积。调整合适的氧气流量,及时处理出现痰液阻塞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背部叩击来促进痰液排出。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深呼吸并用力咳嗽,以提高痰液排出质量。对于无法咳嗽的患者,将采用机械震荡来帮助排痰,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改善咳嗽情况。在使用雾化器时,护理人员会根据痰液的稠度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并轻柔操作,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疼痛。吸痰过程中还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舒适护理:关注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包括每天1~2次的温水擦浴,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保持房间通风并进行消毒,以确保空气流通。病房内应保持安静,特别是在患者休息时,要避免各种医疗器械发出异常的噪音,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护理任务时,会采用轻柔的动作,耐心充足,尽量集中工作,以不影响患者的休息。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愈:病情得到控制,呼吸衰竭症状消失,心电图、血压、心肌酶等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好转:病情明显好转,呼吸衰竭症状减轻,心电图、血压、心肌酶等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控制不佳甚至出现恶化,心电图、血压、心肌酶等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

2血气指标。主要包括酸碱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

3肺功能。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4睡眠质量。使用该院自制睡眠质量评分表评估2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睡 眠质量情况,主要包括入睡质量、入睡时间与入睡效率3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0~20分,评分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

5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出现胃肠胀气、气道黏膜损伤、皮肤损伤、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6护理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病房环境评价等多个项目,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3个层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而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2.50%,且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40

组别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试验组

2870.00

1025.00

25.00

3895.00

常规组

1640.00

1742.50

717.50

3382.50

χ2

14.09

0.003

P

2.2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血气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pH值、PaO2SaO2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x±sn=40

时间

组别

pH

PaO2mmHg

PaCO2mmHg

SaO2%

干预前

试验组

7.19±0.24

72.06±9.56

86.74±9.23

83.56±4.56

常规组

7.16±0.22

71.55±10.24

85.94±8.44

83.06±5.56

t

0.583

0.230

0.405

0.440

P

0.562

0.819

0.689

0.661

干预后

试验组

7.35±0.21

93.67±4.23

66.67±7.23

95.67±4.23

常规组

7.25±0.20

87.56±7.26

73.26±7.46

90.67±3.23

t

2.181

4.599

4.012

5.942

P

0.032

0.000

0.000

0.000

 

2.3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FVCFEV1FEV1%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比较(`x±sn=40

时间

组别

FVCL

FEV1L

FEV1%%

干预前

试验组

2.54±0.34

1.81±0.32

62.79±5.32

常规组

2.49±0.32

1.76±0.29

62.59±5.11

t

0.677

0.732

0.171

P

0.500

0.466

0.864

干预后

试验组

3.48±0.37

2.77±0.46

79.46±7.46

常规组

3.19±0.48

2.39±0.52

72.34±6.52

t

3.026

3.462

4.545

P

0.003

0.001

0.000

 

2.4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入睡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以及入睡效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4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x±s

时间

组别

入睡质量评分

入睡时间评分

入睡效率评分

干预前

试验组

1.35±0.54

1.34±0.34

1.24±0.44

常规组

1.43±0.56

1.39±0.32

1.23±0.48

t

0.650

0.677

0.097

P

0.517

0.500

0.923

干预后

试验组

12.53±3.34

13.64±3.26

13.54±3.45

常规组

6.49±2.32

5.63±2.78

5.75±2.79

t

9.393

11.824

11.104

P

0.000

0.000

0.000

 

2.5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常规组则为17.50%,见表5

5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40)

组别

胃肠胀气

气道黏膜损伤

皮肤感染

肺部感染

总发生

试验组

12.50

0(0)

00

0(0)

12.50

常规组

25.00

25.00

25.00

12.50

717.50

χ2

1.905

P

0.592

 

2.6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82.50%P<0.05),见表6

6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有效

试验组

3485.00

512.50

12.50

3997.50

常规组

2460.00

922.50

717.50

3382.50

χ2

10.867

P

0.012

3讨论

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方法包括用药、机械通气技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存活率,但治疗也会对机体造成创伤,后期出现并发症风险高,影响疾病疗效,因此辅助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不可完全逆转的气流受限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病情逐渐恶化。这种疾病常引起肺部的病理改变[3]。呼吸衰竭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严重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对生命构成威胁[4]。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需要长时间,且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的护理不仅有助于确保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综合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专科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及有氧锻炼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同时,这也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H值、PaO2SaO2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FVCFEV1FEV1%均高于常规组,入睡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以及入睡效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7]相符,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还可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它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旭,侯泽娟,窦伟.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20,11(1):60-63

[2] 王桂银.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对比探讨[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13.

[3] 彭红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2):181-183.

[4] 董明.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7):116-117.

[5] 吴翔.综合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9):1650-1651.

[6] 嘉素彬.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兵团医学,2023,21(04):79-81.

[7] 贾静.综合护理对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1,34(08):189-1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