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结合共情护理模式用于重症抑郁症住院患者中对其生活功能与遵医行为的改善探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陈燕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保护性约束结合共情护理模式用于重症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58例重症抑郁症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联合保护性约束、共情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NOSIE、HAMD-17、PHQ-9和ITAQ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对于重症抑郁症患者,执行保护性约束,实施共情护理,效果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保护性约束;共情护理;抑郁症;生活功能

正文


抑郁症属于典型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疾病,观察核心表现,患者兴致下降,出现情绪低落,特别是重症者,出现幻觉妄想,产生厌世、悲观等心理,部分可能自杀[1]。患者多行药物治疗,尽管能控制病情,但效果有限,应联合综合、精细护理方案。采取保护性约束,其具有特殊性,既能辅助治疗,又能用于安全管理,能减轻应激伤害,防范自杀、伤害他人等现象[2]。通过共情护理,能了解患者心声,取得其信任,可了解其心声,提供相应方案。本次研究以重症抑郁症患者为对象,分析联合护理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58例重症抑郁症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29±4.56)岁;观察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34±4.47)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行常规护理:创建良好护患关系,尽量防范单独活动,定时用药,调动患者积极性,令其积极开展娱疗、工疗等,和患者沟通,了解其情绪变化,提供心理疏导,鼓励其做简单运动,既可加强体质,又能提升信心,如患者有伤害他人行为,有自杀意向,提供镇痛干预,处于白日,开展娱乐室管理,处于夜晚,提供分级管理。

1.2.2观察组

该组联合保护性约束、共情护理:围绕干预措施,创建干预小组,加强培训,对于护理人员,其要掌握各种语言沟通技巧,明确培训内容,涵盖保护性约束知识、渗透人文情怀理论、共情措施等,完成培训后,开展专业考核,只有成功通过,才可以上岗。全面检索患者信息,实现良性交流,评估其三观和生活环境,经由行为、语言等,令其了解自身优势,消除其消极态度。提供心理疏导,和患者一起,介绍医院环境,和患者深入沟通,了解其心理诉求,善于换位需求,评估其内心需求,创建和谐、友爱的医护关系,积极开展语言沟通,减轻负面心理,引导其宣泄负面情绪,了解其动作、情绪等变化情况,如果患者激动,积极提供保护性约束方案。先详细介绍该措施知识,例如采取原因、方法、进行约束和将其解除的条件等,告知医嘱内容,包括起始时间、应用方式等。明确采用标准,包括患者出现自杀行为、不合作和敌对等反应。确定适用范围:面向他人或者自身,患者存在暴力行为,且为高危险性;受治疗影响,导致情绪波动,有可能损毁设备;防范突发事件,包括跌倒、自残等;出现行为干扰,阻碍临床医护工作;要求保存体力等。结合患者躁动情况,选取适宜措施,应用保护衣,借助约束带等,对躯体活动进行控制,防范自伤自杀。制定解除标准,从方面进行评估,包括进食情况、注意力、安静程度等,其间可采取游戏、电影等渠道,放松身心状态。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评价干预效果:观察NOSIE(生活功能)、HAMD-17(心理状态)、PHQ-9(抑郁)和ITAQ(遵医行为)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SPSS27.0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NOSIE、HAMD-17、PHQ-9和ITAQ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n(±s)]

组别

例数

NOSIE(分)

HAMD-17(分)

PHQ-9(分)

ITAQ(分)

观察组

29

36.02±5.88

7.01±1.22

6.00±1.01

17.21±2.50

对照组

29

41.89±5.15

11.54±1.55

11.43±1.48

8.58±1.24

t

/

4.044

12.367

16.320

16.65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抑郁症发生率逐渐上涨,带来较重心理压力,同时越发年轻化[3]WHO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该病发生率处于3-5%,约有1-2亿人,重度抑郁者,会导致死亡[4]。对于患者,其文化水平有差异,临床表现不一致,常见的有行为/意志变化、情绪波动等,在消极思想长时间折磨下,造成严重后果。

采取保护性约束,其属于强制性、紧急性方案,对患者个人行为产生限制,能尽量消除意外因素。同时结合共情护理,深入了解患者需求,实现角色互换,掌握共情、心理等多方面知识,取得患者信任,提供正向引导,予以情绪疏导,引导其畅享美好未来[5]。研究结果显示两组NOSIE、HAMD-17、PHQ-9和ITAQ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种措施联用可以改善重症抑郁症病情。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抑郁症患者,执行保护性约束,实施共情护理,效果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文霞,张媛,翟倩. 共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4,22(9):84-87.

[2]丁华芳. 共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产妇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J]. 妇儿健康导刊,2024,3(5):160-162+166.

[3]李存光,李盼盼,钱雪荣. 共情护理联合认知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4,19(3):124-126.

[4]付霞,胡静,夏水银. 203例抑郁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12):1748-1752.

[5]赵金龙,赵莹莹,宗倩倩,贾琼,许伟,吴航,安凤荣. 量化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对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1):1315-13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