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临床价值
正文
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而言,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多不良事件,如跌倒、坠床、窒息等,难以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预防及控制水平,影响到重症患者的有序治疗,甚至无法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通过实施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活动,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控制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基于患者特点来制定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由此来实现患者护理质量及其满意度的有效提升。本文旨在研究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的积极影响及临床价值,为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供启示与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2,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43±5.25岁;对照组患者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85±5.43岁。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可知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文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中护理人员应采取常规的重症护理模式,对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意识状态等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定期的呼吸道清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基本的饮食指导及科普教育,关注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并基于医嘱进行给药。
干预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①组建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医院需要为护理人员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培训,帮助其了解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②进行风险识别工作。护理小组需要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评估,基于患者的呼吸内科病情、并发症、年龄、既往病史等信息,来识别患者的个体化风险;并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的评估,分析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概率;监测重症医学科病房的通风、噪音、整洁度等环境风险。
③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重症患者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护理小组轮流监控患者情况、呼吸机管理、感染预防及控制、定时翻身等内容,加强对每一项危险因素及风险点的管理力度,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精细化护理服务。
④实施饮食、运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与康复情况来制定饮食计划,避免出现大量的重油重盐食物,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帮助患者进行适当活动,逐步强化患者的肌肉力量与肢体功能,避免患者出现压疮、严重肌肉萎缩等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情绪变化,耐心地倾听患者诉求,并向患者展示成功的护理案例,激发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及治疗信心,能够更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与护理活动。
⑤完善质量反馈机制。护理小组需要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活动的评价及意见,结合患者建议来持续优化、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切实有效地满足患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护理需求,能够呈现更加良好的护理效果;医院也需定期检查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报告,要求护理小组规范、有序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断改进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需要统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压疮、窒息、肺部感染、非计划性拔管、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以此来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压疮+窒息+肺部+非计划性拔管+血栓栓赛患者)/所有患者×100%。
护理人员还需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取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评价指标为基础护理、护理态度、风险识别能力、健康教育等,评价分值满分100分。
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护理人员可通过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来评估重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总分10分至50分,当患者分数越高时则说明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并自制抑郁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总分>35分说明患者可能为严重抑郁,总分>20分则患者可能为轻度或中等抑郁;总分<8分则说明患者无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还可制作简易的焦虑自评量表来评估重症患者的焦虑情绪,总分在50-59为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总分69分以上则为重度焦虑。
最后,护理人员可制定建议的调查问卷来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为满意、良好、一般、较差。
护理满意度=(满意患者+良好患者)/所有患者×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采用c2检验,当P<0.05时则说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压疮 | 窒息 | 肺部感染 | 非计划性拔管 | 血栓栓塞 | |
干预组 | 1 | 0 | 0 | 1 | 0 |
对照组 | 2 | 0 | 1 | 4 | 1 |
c2 | 8.434 |
由表1可知,干预组患者在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后,无窒息、肺部感染、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出现压疮1例(3.13%),非计划性拔管1例(3.13%),因此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患者在采取常规的护理活动后,无窒息患者,压疮2例(6.25%),肺部感染1例(3.13%),非计划性拔管4例(12.5%),血栓栓塞1例(3.1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1%。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26%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1%,且c2值为8.434,所以两组患者关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质量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基础护理 | 护理态度 | 风险识别能力 | 健康教育 | |
干预组 | 95.66±2.42 | 98.23±1.04 | 92.67±2.31 | 98.33±0.51 |
对照组 | 85.75±3.53 | 90.62±1.83 | 76.84±3.26 | 89.45±2.27 |
c2 | 10.463 |
由表2可知,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护理态度、风险识别能力及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且c2值为10.463,因此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生活质量评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睡眠质量评分 | 抑郁情绪评分 | 焦虑情绪评分 | |
干预组 | 13.64±2.08 | 7.83±6.44 | 50.43±0.86 |
对照组 | 29.07±6.88 | 29.67±4.82 | 65.83±2.81 |
c2 | 16.503 |
由表3可知,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干预组的睡眠障碍严重程度更低,且干预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与焦虑情绪评分也更低,代表干预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等负面情绪较少,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并且c2值为16.503,即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中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护理满意度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满意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
干预组 | 24 | 6 | 2 | 0 |
对照组 | 7 | 18 | 6 | 1 |
c2 | 9.356 |
由表4可知,32例干预组患者中,满意患者24例(75%),良好患者6例(18.75%),一般患者2例(6.25%),无较差患者,所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中,满意患者7例(21.86%),良好患者18例(56.25%),一般患者6例(18.75%),较差患者1例(3.14%),所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11%。开展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75%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8.11%,且c2值为9.356,所以两组患者关于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通过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患者带来更加高质量的精细化、个性化护理活动,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水平,让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当中,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
4 讨论
4.1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重症医学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有效渗透,基于患者的病情、实际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及策略,能够满足重症患者的多元化护理需求,推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基于风险点来开展护理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实现护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
4.2 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
4.2.1 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
医院需要为护理人员提供多元化的技术培训及专业指导,邀请领域内专家来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使护理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学习更加专业、高效、新颖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与内容,为重症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强化呼吸内科护理质量[]。医院还可创建快捷的线上学习与交流平台,基于此平台护理人员可加强与其他优秀护理人才的沟通,互相讨论如何有效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并总结行之有效的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管理经验及办法,促进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并且医院还可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水平,由此来吸引更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职,优化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结构,能够有效增强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及科学化水平。
4.2.2 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积极作用
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下,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若将此类先进技术应用到重症医学科护理活动当中,既有利于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又能够实现呼吸内科重症护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护理人员可使用物联网技术与传感器装置,来实时监测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病情状况,当患者的呼吸功能、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出现异常变化时,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多元化的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有序恢复[]。同时医院也需完善高效的内部协调数字化平台,使得护理人员更加高效地分配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进一步强化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为患者打造更加安全、舒适、无风险的护理环境,从而实现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降低。本文通过分析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提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积极作用等优化对策,从人员、技术等方面促进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丽,陈慧莉,陈桂贞.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6):164-168.
[2]张芸.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名医,2023,(05):152-154.
[3]李东梅,杜菊红.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院感防控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6):178-180.
[4]朱江利.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9):188.
[5]章洁,方毕飞,朱珍华.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8):122-123.
作者简介:龙昊 1982.06.23 女 湖南安化 汉 本科 中南大学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内科副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 呼吸内科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