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邓熙鹏 凃华平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重庆永川 402160)

摘要

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环境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深入剖析网络环境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正文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然而,网络环境也带来了信息多元化、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具有独立思想又有青春活力,但是又容易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1]因此,研究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 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网络环境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各类在线教育平台、教育资源网站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源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从经典理论到最新政策,从学术研究到实践案例,应有尽有。这些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教育方式的互动性与即时性

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互动性和即时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育环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网络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网络环境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动态,将最新的政策、理论和社会现象融入教育内容中。[2]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方案,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阶段。

(五)教育形式的创新性与实践性

网络环境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课程、虚拟实验、在线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多元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高校正积极挖掘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深层理念,以此为契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确保教育内容紧密贴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也为高职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新时代提供了有力支持[3]

(一)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

部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脱节导致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无法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已经难以满足高职大学生的学习需求[4]。这种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一些教师在网络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等方面存在滞后现象,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5]。此外,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联系不够紧密。

(四)家校联系不够紧密

在网络环境日益普及和深入的背景下,家校联系对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家校联系联系不仅是双方信息共享的桥梁,更是共同塑造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纽带。然而,目前家校联系存在一些问题,如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家长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导致学校和家庭无法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如虚假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等,这些信息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如今活力四溢的信息时代,"90后"与"00后"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与互联网的发展如影随形。然而,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言论自由的增强,一些挑战也随之浮现:网络平台上的信息纷繁复杂,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有所忽视,过度关注个人利益;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大肆宣传自由、民主等概念,实则是企图输出其意识形态,悄然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动摇他们的政治信仰。尽管大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他们的媒介素养仍需提升,价值观尚未稳固,对于隐藏在“糖衣炮弹”之下的不良信息,自我鉴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侵蚀[6]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

首先可以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和高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时代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7]。例如,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增加与网络相关的内容,如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等,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其次可以采用微课、慕课、动画视频等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其次可以组织线下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可以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专任教师的网络素养培训和网络教学能力,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能力思政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应用,提高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能力;同时,思政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引导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最后还可以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四)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

首先可以优化沟通的渠道,搭建专门的家校联系平台,如APP、微信小程序或官方网站,使家长们能方便、快捷的获取学生的在校信息和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收集家长们的反馈信息与建议。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成长。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家长的参与度和教育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引导。

(五)构筑良好网络环境,建强网络思政的常态化机制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其中夹杂的显性与隐性不良信息,无疑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价值观构成潜在威胁[8]。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主动作为,与网络监管部门紧密合作,对不良信息的传播实施精准管控。通过制定网络新媒体管理制度、舆情应对机制、信息安全保障政策等一系列文件,规范校园网络媒体的运营,增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从而筑牢校园网络安全的防线。此外,构建网络思政教育的顶层框架,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也是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完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实现网络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构建一个由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教务处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主流新媒体+校内新媒体矩阵”平台。同时,还可以组建一支由学生骨干构成的新媒体矩阵运营团队,首先通过专业培训,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挖掘思政教育的内涵;其次持续优化学生网络思政媒体矩阵的立体化和交互性,让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工作、活动、娱乐等各个领域在网络空间实现联动,从而使网络思政教育更具生命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以及构筑良好网络环境,建强网络思政的常态化机制等措施,可以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庭姣,冯丽荣,王锈蓉.网红现象对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影响与建议[A].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教成果交流专业委员会.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C].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化信息协会,2024:4

[2]王建宝.网络环境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7):124-125.

[3]李正军,张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8(02):63-70.

[4]贾天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及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01):143-145.

[5]黄尧.“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4,(06):85-87.

[6]李梦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秦智,2024,(03):113-115.

[7]董优,赵树明.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749.

[8]刘陆冰.“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究[J].采写编,2023,(09):175-176.

 

 

 

 

 

 

 

 

 

 

Research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environment

Absrt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fe and lear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bunda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but also bring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environment, analyze the impact of network environment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ual effect;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