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工程质量;资源配置
正文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建设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资金和资源的有限性等。这些挑战不仅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对施工技术和管理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环境影响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施工中的主要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特征
(一)施工难度大的原因及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难度主要来自自然条件的挑战、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和资源配置的限制,自然条件方面,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位于偏远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给施工带来极大的挑战;工程技术方面,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标准严格,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资源配置方面,由于工程所在地区通常偏远,物资供应和人员调配受到一定限制。这些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常常面临施工进度延缓、成本超支、安全隐患等问题,对工程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二)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地形地貌的影响使得施工场地通常位于山区、峡谷等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施工作业面临崎岖地形、高山峡谷、溪河湖泊等自然障碍的挑战。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高寒、暴雨、大风等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不利影响,上述特殊性使得施工组织更加复杂、施工难度加大、施工成本增加。
(三)工程技术要求的复杂性及其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电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工程技术要求十分复杂,首先,作为承担防洪除涝、发电供电等重要职能的工程,对工程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规范,确保工程耐久性和可靠性;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期紧张,需要科学统筹协调各个施工环节,确保按时完工;最后,该类工程涉及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隧洞、机电安装等多种专业技术,需要施工单位具备多方位的专业能力。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性
(一)提高工程质量的需要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能否发挥应有的防洪、发电、通航、过鱼、放排等重要功能,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确保工程质量是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而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工程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优秀的施工技术是实现优质工程的前提,施工单位务必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标准规范,精心组织每一道工序,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从选材采购到实体施工,无一环节可松懈。需要对每个细节环节严格把控,如混凝土的拌和、钢筋的搭接、预应力张拉等,只有规范操作,才能确保工程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先进的施工技术是提升工程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水利水电工程承载防汛、防旱的重任,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施工单位需引进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优化施工方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多加防护,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抗渗、抗冲、抗震等能力。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高寒、高原、悬崖等,必须采用适应性更强的先进施工技术,以确保工程结构牢不可破。不断改进的施工工艺是杜绝质量通病的利器。基于工程实践中暴露出的各种质量缺陷,施工单位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技术措施,堵塞漏洞,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一些顽疾或新情况,可引入国内外的尖端技术,持续完善工艺流程,只有将施工技术与时俱进,工程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二)提高工程效率的需要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具有工期长、任务重的特点,工期拖延往往意味着沉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具有重大意义,而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率的高低。先进的施工技术有助于缩短工期。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引进新型施工机械设备和先进工艺,用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人力操作,提高生产率。如采用滑移模板工艺代替传统人工浇筑,可大大加快混凝土浇筑进度。采用全自动智能焊机代替人工焊接,可有效提高焊接效率。除了降低劳动强度外,先进技术往往具有精度更高、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等优势,因此能显著减少返工和拖期。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能最大限度压缩工期。高水平的施工技术往往建立在对工程有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能够科学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统筹安排各道工序的先后次序,最大限度缩短工期,同时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能促使施工单位合理制定计划进度,合理部署劳动力、物资等资源,避免“脚踏实地,越快越好”的盲目冒进和片面追求速度,从而保证进度平稳有序推进。先进的施工技术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高水平的施工工艺不仅能减少因操作失误、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还能够使用新型节能环保设备和材料,减少物资消耗和能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无疑会为业主节省大量投资开支。
(三)保障工程安全的需要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正是由于施工安全风险极高,我们才更加需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根源上杜绝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危险性作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在一些恶劣环境下进行,如高空、狭窄或有毒有害环境等,给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施工单位需要努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尽量将有风险的人工作业替换为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员直接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同时,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对现场作业环境的远程监控,避免人员直接进入存在高温、高压、电离辐射等危险因素的区域。先进的施工技术还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众所周知,质量缺陷是导致结构失稳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施工单位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规范有序作业,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因工艺落后、操作疏忽而产生的裂缝、孔洞、夹渣等质量通病,从而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工程结构牢固可靠,抵御各种灾害侵袭。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防范安全事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山体滑坡、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施工单位需要熟练掌握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如某水电站曾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岩土工程勘测技术,实时监测边坡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避免发生滑坡事故。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至关重要,完善的管理体系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覆盖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明确每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可以促进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确保施工质量。组织机构设置和分工是施工管理的基础,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合理设置总指挥部、职能部门及现场管理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高效的指挥体系,通过科学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分工,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能得以发挥,为顺利实施施工管理奠定基础。在分工时,应该贯彻“专业对口、责任到人”的原则,切实落实责任制,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专人把关。工序流程管理对于控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施工单位须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符合本工程特点的操作规程,明确每个工序的质量目标、操作要求和检查验收标准,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规程执行,施工人员无规矩不能上,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单位需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制定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措施,同时健全质量检查、评定、验收机制,实行严格的过程检查和终检复核,对各类质量问题及时查处。单位应制定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巡查制、教育制、考核制等制度,并完善应急预案,规范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措施。为提升全员意识,须不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是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主战场,安全问题直接关乎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制度层面到技术层面,从日常管理到应急管控,多管齐下,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基础,相关责任方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方主体的职责权限,对施工准备、危险源辨识、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制度约束。制度应贴近现场实际,切实可行,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对各类高危作业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要求,消除违规操作。技术应用是关键,施工单位须聘请专业机构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科学优化施工工艺,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一些特殊环境,如高空作业、有限操作空间等,要选用先进高效的施工技术,并配备上率先的安全防护装备,最大限度避免发生事故。采取倾角监测、喷射混凝土等多种防护措施,确保工程结构稳定。管理落实是重点,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管理层级和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日常监管和安全检查,杜绝违章作业,建立应急值守和紧急救援机制,备齐应急装备和设施,制定各类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并反复演练,同时要持续总结问题,持续改进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三)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优秀的施工队伍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力量,施工单位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工程赢得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加强技能培训是基础之举。要定期组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本专业的设计原理、构造特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培训不能流于形式,要设置必经的考核环节,对每位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进行严格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采用“生产、学习、再生产”的培训模式,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培训质量。岗位练兵是直接之策,坚持定期组织“技能大比武”等活动,通过实操竞赛的形式督促施工人员掌握本岗位的各项核心技能。注重现场经验积累,建立导师带徒制度,由老员工传帮带新手,使其迅速成长。并遴选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实操培训,使其掌握多个工种的先进操作技术,成为施工现场的“多面手”。强化职业素养是根本之举,施工单位要通过文化引导和制度约束,持续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事业心,使其树立起良好的工匠精神,要重视优秀员工的宣传表彰,在团队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争先创优的正能量。对于具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员工,则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从严从重惩处,注重过程管理,持续推动队伍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人才储备是长远之计,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年龄梯队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施工特征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技术提升和管理优化措施,旨在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将更加科学、高效和环保,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万勤.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5):208-210.
[2]陈志胜.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冶金管理,2023(15):11-12.
[3]陈德岭.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水上安全,2023(06):172-174.
[4]沈维铎,劳齐乐,高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策略分析[J].水上安全,2023(02):184-186.
[5]孙塘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2):101-103.
[6]李彤彤.简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标准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2(07):174-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