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高中;历史教学
正文
引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要重视一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促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从而高效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在这一环境下,大概念也成为各个学科教学创新方向,相较于其它教学理念其具有整合性、深度及广度特征,教师若能基于此来创新高中历史教学,就能突破以往碎片化、零散化教学现状,让学生在大概念视角对历史演变及发展规律形成较为良好的认识,同时还能助力于学生分析、辨证、整合等历史思维能力发展。
一、 大概念内涵及意义
大概念通常指的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彼此之间能够构成某一领域或者是学科的核心概念体系。大概念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其提倡从整体把握学科多种理论、解释体系及概念,此后再以广泛视角对整个学习进行审视[1]。大概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框架及思维方式,是助力于学生理解、分析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及现象。在大概念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意义非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促进知识整合。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之前基于教材展开的零散化教学方式,整合、分析知识间的关联,然后再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大概念,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背景、原因及影响。其次,能够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知识本质,同时有效驱动学生深度学习及探究,这样学生就能问题解决能力及历史分析能力均能得到提升。最后,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在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还能让学生在大概念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学科核心素养,毕竟学科大概念下展开教学,需要教师聚焦核心素养来创新教学,所以能够有效落实这一目的。
二、 在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 整合教学内容,提炼大概念
在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分散化的教学理念,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提炼概括出单元大概念,然后再从大概念出发创新教学[2]。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历史地点、历史人物等,而且历史发展大多具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强化学生对于历史整体性及内在关系的了解,教师自然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基于此提炼出大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对历史知识形成系统化、完整化认识。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改变以往分散课时讲解的形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明确单元大概念,即“分立与统一”,然后再围绕着这一单元大概念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起因、影响以及发展趋势,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大概念引领下深刻把握这一单元核心主题及中心思想,切实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二) 立足大概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设计重要内容,对于后续历史教学有序推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在大概念下要想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还需做好教学目标设计,而且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需基于新课标、大概念来设计,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系统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要点内在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真正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同时促使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条理化。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随堂大一统的发展”为例,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四课,其分别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师在大概念视角下创新教学时就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合理设计,即要改变以往单一课时目标,从大概念整体出发来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具体变化,同时让其在历史了解及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历史看起事物本质,这样学生才能深入把握知识要点,有效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3]。
(三) 创设大概念情境,强化学生认知
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相距甚远,所以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情感共鸣,这自然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社会环境、文化特点的理解,最终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效果。这个时候要想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创新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所以教师在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还需注重教学模式革新,最好是能够基于学生兴趣点来为学生创设大概念情境,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教学内容,确保大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教师在大概念下创新教学时,即可在导入环节先借助《三国演义》这一故事中的“魏、蜀、吴”来为学生引出新课内容,这能点燃学生新课学习兴趣,此后再基于此明确大概念及教学主题,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经济开发与民族交融”,然后再创设故事情境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三国时期的人物,这样学生就能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对历史事件背景及环境形成有效认识,从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感悟及思想共鸣,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四) 基于学科大概念,展开教学反思
在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科大概念来展开教学反思,这一过程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要点的把握,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大概念图谱,以此来有效助力于学生完善历史知识体系得以形成。为此,身为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充分意识到学科大概念重要意义,还需以此为教学主题来引导学生围绕着大概念构建出完善的网络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知识迁移及应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4]。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例,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即可要求学生从大概念出发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通过这一方式来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历史知识点形成深刻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中更好地发展自身思维能力,并且促使学生完善的网络知识结构图得以形成。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概念下创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新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重要策略。身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期间把握大概念内涵及价值,从大概念视角出发来做好知识整合及目标确立,然后再基于此来创新历史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建构系统化、结构化的历史知识体系,切实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燕.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大概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5):142-144.
[2]刘海锋.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从追求理解到寻求认同[J].中学历史教学,2024,(02):38-39.
[3]范治宏.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4,(04):60-64.
[4]闫磊.学科大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4,(04):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