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大单元教学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来说,无疑是一次革新,创设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新形态,也为历史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以单元为单位,带领学生对单元内的知识展开系统的梳理与学习,建立有效的历史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但如何利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这是教育者们需要进行思考的一项课题。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综合性的眼光对单元内的知识进行剖析,并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为了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历史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来对单元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1],并将其作为基础,拓展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资料,以此来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主动地走入到历史课堂当中,并能从整体的角度把控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自身探究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无疑是对传统历史教育的一次革新,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这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和初中历史教学融为一体,创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历史课堂,并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有着十分深厚的价值,教师需要加强对历史核心素养理念的理解,并以此创设出高效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二、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在初中历史大单元的教学当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自身的历史教学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与实效性。同时,部分教师没有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历史大单元教学当中,使历史教学的效率较低。而导致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作为课堂的受体,只能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这对于历史学科发展来说,显然不利。
(二)缺乏对知识的整合与梳理
部分教师在历史大单元教学中,不但没有融入核心素养理念[2],也没有意识到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含义与重要性。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单元内的知识进行整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致使学生出现知识点混淆、错乱的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并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的整合与梳理,最终让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历史知识框架。
(三)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当中,要求学生应有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但部分初中学习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如在选取信息、提炼信息时,总是提取到非重点的信息;或是在之后的研究阶段,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所以,教师需要对历史大单元教学进行优化,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设计问题,绘制导图
教师需要对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并引入问题式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学习历史概念与历史主干知识,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整合与梳理,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时空理念。这无疑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导图来进行教学,梳理脉络,以此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最终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对历史知识与历史事件展开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在讲解秦汉时期的历史时,可以绘制时间轴,展示由分裂割据到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在讲解秦皇汉武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时,可以借助树形图、表格等方式,有条理的展示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使重难点内容一目了然。各项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大一统的格局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双向影响,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二)引入历史活动学习
初中阶段正处于成长的黄金阶段,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能在大单元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应紧跟新课改的脚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而活动式教学则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能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当中对历史知识展开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史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单元的知识要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开展历史学习活动。如教师可以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整合,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时期的封建王朝的特点展开讨论与评价,该部分历史跨度较大,有些学生可能更欣赏大唐盛世,有些学生会更欣赏其他的王朝。在学生们开展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碰撞,并对不同历史王朝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来说,颇有助益。
(三)提炼单元主题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历史大单元教学,对单元主题的提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理解单元内的知识整合与剖析,带领着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单元主题进行提炼,进而形成完整的历史单元知识框架。
例如,教师在讲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个单元时,首先可以对这个单元标题进行剖析,并将其划分两个部分,即“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然后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落实史实,分析研判,不难发现“政权分立”若是作为主题,很可能会割裂单元之间联系,这对于核心素养能力发展不利;而将民族交融作为该单元的主体,并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则能让学生发现不同课时之间的联系[3],进而提高学习该单元的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能感受到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还可以对原有课时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围绕民族交融的背景、原因、表现等方面,构建出一个全面的历史单元知识框架,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结语: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核心素养的作用,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与方向。为此,教师可以围绕历史大单元教学进行分析,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并针对初中历史课堂常见的问题,总结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小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索[J].读写算,2024,(17):155-157.
[2]周祖辉.大单元视域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4,(10):83-85.
[3]朱仁仲.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5):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