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但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若想保障教学成效,教师便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训练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手段,如此才能攻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1]。为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思辨能力指的是人针对某一事物分析、推理、判断,进而辨别事物本质以及规律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其高考成绩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人发展轨迹[2]。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了解自身的数学水平,为后续的学习计划制定、执行提供信息支持。在思辨能力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学生会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差缺补漏,提升数学成绩[3];第二,有利于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堂也往往较为沉闷,而思辨能力培养往往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4]。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质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发展以及数学成绩的提升;第三,有利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5]。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这主要是因为思辨能力培养需要师生、生生的高频交流以及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改进后续的教学工作,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更加贴合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思辨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进程,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助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必要,需要引起重视。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思辨能力培养方法较为落后,既未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未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新形势下,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讨会议,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更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策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引入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前导入阶段
多媒体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极大发展,并逐步走入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若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便需要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导入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教学内容,为思辨能力培养奠定夯实的基础[6]。具体来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剖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再结合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课前导入的顺利实施。依据教学方案,教师在互联网中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化教育资源,再提供给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主动思考。在适当时机,教师便需要引入教学内容,完成课前导入。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课前导入会更加自然,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7]。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必修二第十章《概率》时,可以发现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在正式进入教学环节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大部分学生喜欢运动的特点,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态PPT。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个画着问号的箱子,而箱子里面装着5个篮球和5个足球。当学生看到箱子后,会迅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将动态PPT的内容切换为摸球、摸出球后的画面,并询问学生:“现在,老师要2次将手伸进箱子里,第一次取出了2个篮球和1个足球,第二次取出了1个篮球和2个足球,那么请你们判断一下,这是一个互斥事件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将注意力充分集中于课堂,并展开激烈讨论。倘若有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需要提供指导。在恰当时机,教师应当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当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教师便需要及时肯定学生,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说:“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打开教材,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导入阶段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借助巧妙的疑问,合理导入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可以在理论层面掌握数学知识,但不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8]。在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针对逻辑性强的问题实施解答。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不仅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还需要密切联系数学知识点,融入相应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工作偏离于主旨,还可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探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一章中“集合”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集合”的理解较为吃力,且无法实现对“集合”的实际应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以积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我们班级里一共有56人。其中,擅长语文、英语的学生有32人,擅长英语、数学的学生有25人、擅长语文、数学的学生有37人。现在老师问你们,这四个数字有什么特征?是否有共同点?请归纳出这四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判断其是否属于‘集合’的概念。”由于这一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往往会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教师的发言,并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在该教学情境中,学生会认真思考,结合教科书中关于“集合”的概念描述,认真分析不同数值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充分调动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数学知识的传授并非单纯的数字计算以及公式推理,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传播过程。一旦学生可以认识到这点,便会对数学学习产生较高的认同感,呈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9]。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需求,广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设置悬念后,教师还需要由深至浅地剖析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0]。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选修二第四章《数列》时,便可以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抛出“数列是什么”、“数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被应用于哪些场合”等问题。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数列”的相关知识点,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教师的目标已经达到,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激发起来。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予以一定的指导。当学生讨论到一定阶段后,教师便可以揭晓答案,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资场景,为学生讲述数列的含义以及作用,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数列在描述定期投资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揭示数列在工程领域、人口统计、资源分配利用领域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在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实现思辨能力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存在知识点繁杂、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若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对学生加以鼓励,将会使得学生逐步出现畏难心理,进而丧失自信心。特别是在以培养思辨能力为主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更是需要大力赞扬、肯定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应当予以学生一定的提示,赋予学生一定的课堂时间,从而提升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会以更加理性和辩证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进而实现思辨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求解几何学的问题时,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标准化的计算流程求出答案,缺乏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为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在学生求解的过程中予以鼓励和肯定,鼓舞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数学问题。比如,在求解“已知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A,那么如何求出这两条直线的夹角a”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知识得出问题的答案,但老师现在希望你们可以用其他方法求出问题的答案,现在请开动脑筋想一想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加油!”在这种鼓励性的引导方式下,学生会展开积极思考。很快,有学生便可以得出“将两条直线延长,形成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内角和的性质,求出夹角a”的答案。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探究、推理、求解、验证的过程,从而实现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数学问题。
结束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基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法实施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讲,教师需要落实好四点内容。第一,引入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前导入阶段;第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三,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第四,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此外,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与经验,促进教育行业的整体性发展。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松.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高考,2023,(35):42-44.
[2]何永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03):47.
[3]陈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24):115.
[4]陈秀莲.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革新[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7):66-68.
[5]刘强,张荣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7):144-145.
[6]沈利玲.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高考,2019,(18):166.
[7]石慧苓.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有效路径探析——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为例[J].高考,2023,(21):18-20.
[8]任礼礼.优化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直觉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6):155-157.
[9]高原.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矫正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5):32-34.
[10]戚雪敏.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