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必要性;指导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逐步深入,整本书阅读开始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保障语文教育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语文思维结构,促进学生在语文课程领域更快更好的发展。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指导是教师推荐一本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课外书籍作为教材,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阅读整本书所进行的指导教学。
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围绕整本书展开阅读、研讨等教学环节。还要实时跟进学生的阅读,根据学生产生的疑问进行科学地指导。教师既要课堂上指导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又要在课下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将学习空间从课题延伸到课外,实现教育的延展性。帮助学生对整本书内容有更加深入、准确的理解。教师通过整本书阅读指导来增加学生的书籍阅读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提高阅读主动性,积累阅读经验,并探索出有效的、个性的阅读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
(一)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整本书的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推行整本书阅读势在必行。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最佳的时候,如果这个阶段能阅读大量的书籍,无形可以帮孩子积累大量的语言,为孩子将来提升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适时推行整本书阅读,让孩子大量地阅读,从而使孩子自觉发现文章的语言和自己语言的差异,主动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丰富语言经验。
(二)促进思考
与平时语文教材中短篇文章或者短篇片段相比,整本书阅读有一个更为完整的人物形象或更加跌宕起伏的情节等。因此,阅读整本书能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评判人物的形象,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向中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类书籍的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或者对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如“《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有何不同之处等,让孩子通过故事的对比,人物的评判,引发积极思考,实现对比阅读。孩子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不仅可以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加阅读思维的深度。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采用微课的方式,为学生筛选阅读内容
学生的阅读内容也是尤为重要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帮学生筛选阅读内容,避免读一些,含金量不高的句子,从而浪费时间。教师采用微课课件的方式,把整本书中精华的段落或者内容,抑或者是挑选其中的一两章章节放在课件中,让学生们进行阅读。或者为学生挑选出两三本书,让学生集体投票,从而选出一本适合学生读学生感兴趣的书。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曹冲称象这一举动都称赞其机智。认为以后也要像曹冲一样机智。我告诉学生们曹冲称象节选自三国志这本书,然后给学生们在微课上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下不同版本三国志其中的内容,还有一些有关于曹冲的其他书籍给学生们展示了一部分。让学生自己筛选自己想要看的书。有的人写了三国志,有的人选了其他的书籍。然后让学生自己回家的时候买一本,最后看完以后写读后感。关于三国志的不同版本,有的学生从小就有看书的习惯,所以他们会选择内容比较多的,而有的学生则选择动画比较多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筛选书籍,避免因为书写选择不合适或者不怎么喜欢而不愿意阅读。
(二)立足小学生兴趣,推荐阅读书籍
小学生活泼好动,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感。想要让小学生阅读整本书,并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让他们拥有浓厚的主动阅读欲望及兴趣积极阅读书籍,消除其阅读的枯燥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会良好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而且好奇心强,对童话、民间故事等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点推荐阅读书籍。此外,小学生在未阅读前对书籍并不了解,其兴趣度也会较低,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引导小学生让其对书籍产生好奇心,才会让其积极阅读并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促使其阅读、想象、分析等能力良好发展。
如,教师在对《猎人海力布》或《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的课文教学后,可以指导小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此前,教师可以先从“民间故事”的角度出发,对书籍加以介绍,拓展小学生认知让其知晓趣味的民间故事在书籍中有许多。然后,教师再选择一篇故事加以引导,讲解部分其中的部分内容。以“夸你追日”这一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先讲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在上古时期……”。使小学生将注意力充分集中到故事中。然后,教师再保留精彩的故事内容设计悬念,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阅读整本书。
(三)将读书目标拆分,引导学生制定读书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学阶段,由于“整本书”的阅读体量较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一口气读完。加之其阅读习惯还未完全形成,如教师若引导不当,很容易让他们陷入阅读吃力的困境中。因此,在教学中,为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走向阅读深处,教师首先应当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启发学生将整本书阅读的总量进行拆分,通过科学安排读书规划,来循序渐进地吃透整本书,以此逐步增强自身阅读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例如,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为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沉浸式阅读中,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速度及专注力时长情况,对自身的阅读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比如,在《马戏团的动物明星》的课外阅读中,就有学生在自我测试中,发现自己阅读的专注力一般保持在45分钟左右。对此,教师可以引导该生先保持每天45分钟的阅读时长,然后每周有意识地增加3~5分钟的阅读时长,促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注力与阅读量,从而将整本书看完、吃透。又比如,有学生在自测中了解自身的阅读速度一般保持在3分钟/面。因此,在实际阅读规划中,其根据《马戏团的动物明星》这本书的章节长度,安排自己每天读1章,用时1周看完……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又能训练他们的阅读耐力,促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获得涵养心灵、助力成长的能量与素养。
(四)结合学生阅读经验,指导整本书阅读方法
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其中的推进课环节是核心,也是重点,是教师结合学生阅读水平和经验,指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以取得高效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为整体感知整本书内容环节、梳理环节、精读环节以及阅读方法回顾环节。这其中精读环节是推进可的重点,教师可通过问题式、观察式以及情境模式相结合的阅读模式,培养学生了解精读意义。进而通过精读初步收集整本书信息,并做到分析信息,整理信息,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取得理想阅读效果,阅读能力也随之大大提升。
如,教师进行《西游记》整本书推进课教学,结合学生阅读经验,指导学生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并使学生能够借助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发展阅读能力,并由此对整本书阅读积极性高涨,实现更加理想效果的整本书阅读。以此,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依据这本中国神话小说已经被学生熟知,并具有一定阅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层次了解这本神话小说的内容,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能够借助教师设计的问题思考,以及呈现的画面直观,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参与,关注整本书信息提取方法,并进一步了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方法,取得理想效果的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五)正确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定期进行检测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进行检测和指导时,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收集数据,如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听取他们的意见反馈以及检查他们完成的任务是否准确无误等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工具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除了常规的检测和指导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例如,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则可以考虑增加相关的练习题或者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如果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有欠缺,则可以选择加强作文训练或引导其多读优秀作品等。总之,定期进行检测和指导是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状况,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中转变传统的阅读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建立起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宏雪,高春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名作欣赏,2020(17)
[2] 林丽娟.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94-195.
[3] 刘淑丹.浅谈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J].新课程,2018(7).
[4] 王彩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多元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20(88):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