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蒋平

(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 445400)

摘要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教育逐渐将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家长和教师都逐渐认识到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该打破课程改革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提起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

小学体育;创新教学;价值;策略

正文

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生体育锻炼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蒙意义,小学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增强学生健康为目的,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为手段,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研究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更加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最终想要达到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小学教育的新发展。

一、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磨炼意志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特殊期,与此同时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亟需在学校教育中受到积极的影响与启发,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格修养。而借助体育教育的机会,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则能助力小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在艰苦的体育训练和激烈的体育比赛中磨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塑造勇往直前、不言放弃的体育精神,增强抗挫折能力,这对他们今后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有积极意义。

(二)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纵观现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却模糊了团队意识。体育运动本身兼具竞争性与合作性于一体,如足球、羽毛球、篮球等都需要队员之间的通力配合;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除了运用技战术,还学会了如何融入团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深刻体会合作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

(三)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创新教学模式凸显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的学科特色,一方面关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提高运动水平,增强抗压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关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体验社会规则,培养竞争意识,生成创新动力,大家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运动,爱上体育锻炼,缓解内心不良情绪、放下学习压力,使得当代小学生群体更有活力,精神充沛。

二、关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教学一直是被忽视的一门学科,这也造成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一味的灌输教学的内容,而并没有顾及到学生是否听了进去,或者教学的体育运动学生是否掌握,内容教授过后即完成了课堂的教学,这样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挫伤了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包括:第一、体育教学面对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教师是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体育教师过于在意教学时间以及课程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出来。第二、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过于死板,过于强调体育教学的纪律,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逐渐降低兴趣,不愿主动的去参与的体育课程中去,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第三、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引起学生的主观意志,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影响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三、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创新内容,提高兴趣

对内容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较为活泼好动,同时个性上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大胆突破,努力尝试。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就是要在课标的新要求基础之上做出大胆的革新和突破,让学生对小学体育内容更加感兴趣,更加愿意参与到体育课堂环境中融入课堂氛围的课堂状态。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分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展开课程的动态组织和安排。对于性格内向身体素质偏弱的女生可以选择一些田径运动、排球运动,这些运动不会具有太大的活动量,同时也帮助内向的学生逐渐突破自我;对于身体素质偏强、喜欢运动、性格外向的男生则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的内容,比如篮球传球、篮球投球,也可以把比赛内容加入其中,做到赛学结合、相互促进,让学生在比赛和学习的过程中增进自身的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教会了小学生各种各样锻炼的方式,属于运动的基本要求,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发展等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小学生更喜欢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这些氛围能够为小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情绪和状态,使小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的知识与事物,掌握新的动作和技能,并利用这些动力调动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自己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此提高小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一定要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动力为主,创新教学的方式,使小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的锻炼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有着好动、贪玩、喜欢新鲜感的个性。教师如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每天机械的、反复的进行锻炼,很容易消耗小学生的体育热情,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疲惫感和厌倦感。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不断地创新体育教学的方式,组织小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体育锻炼,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来创新相关的体育活动,以此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建立明确教学方向,促进学生培养综合性能力

在创新小学体育教育体系的实际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建立明确的教学方向,有助于科学且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以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动态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们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使其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其次是要更深层次地进行教材拆解研究,将体育教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化设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另外,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法两方面,我们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相对应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健康常识,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模式这两方面,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正向的体育学习指导方向,帮助学生强化身体素质和体能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在提高学生身体免疫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运用媒体形式,增强课程理解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动作难度较高,教师在教学时若采取的方法不得当,便会影响教学效率。媒体形式是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而出现的高效展示工具,其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内容转化成直观动态物象。为此,体育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媒体手段讲解体育动作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上篮”这一动作时,首先,教师运用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将上篮拆解动作展示出来,以此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动作的关键点,对课程知识留下初步印象其次,教师寻找讲解动作的视频,在讲解到重难点知识时,暂停视频,辅以肢体及语言描述,以此促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听取教师讲解,有效完善传统讲解模式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篮球场,要求其结合其对动画以及视频的观看,自主实践操作步骤,在遇到动作难点时,可以向教师申请再次观看视频内容,以此实现边练习边学习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媒体形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物象,在提高学生理解效率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学习成效提升。

积极组织体育竞赛,促进学生参与

体育是一项运动,只有主动的参与才能使课堂教学成功进行,而在小学,由于受到年龄的制约,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没有良好的积极参与意识,这给体育教学的成功进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来安排体育课堂的教学,同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比赛的结果可以使他们的这种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提高他们的体育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的课程之中,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接力赛这个运动项目中,教师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为几个小队,展开一系列的接力赛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为自己的小队设定一个名字,然后通过讨论,选出一个小队长,从而决定在接力赛中,每个队员的接力顺序。然后,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激发他们的动力,让他们在这样的心态下参与到有关的活动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领悟,还可以在紧张激烈的竞赛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给同学们带来的快乐。在提升同学们的参与率的同时,还可以对同学们的运动技能和配合进行训练,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进步和发展,从而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新课改的实际需求,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尝试与创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大胆的改变和尝试,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同时教师要不断摒弃传统教学当中的不足,使体育课堂能够实现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姝.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22(14):166-168.

[2] 赵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体育风尚,2019(08):189.

[3] 郭爱刚.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模式浅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6):162.

[4] 沈松龄,刁玥瑢.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4):4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