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问题设计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问题设计;策略
正文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学生除了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够全面分析与理解历史事件,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学的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刻理解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通过改进课堂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指向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问题设计原则
(一)贴合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应确保这些问题与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为此,教师在拟定问题时,应考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增强其历史思维的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期间,如果目标是塑造学生的文明史观,那么所提问题应当引导学生们考察各个朝代文明的进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二)启发性原则
问题的启发性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的关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避免直接提问事实性知识,而是要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例如,不是简单地问“辛亥革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而是提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1】。这样的问题能够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注重学科交叉
历史学科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在设计历史问题时,教师应考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通过跨学科的问题设计,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授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时,教师可以提出与经济学相关的问题:“美国独立战争如何影响了北美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经济背景和长远影响,增强他们的学科交叉思维能力。
二、指向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问题设计策略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推动深度探索至关重要。在着重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密切结合课程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兴趣点,鼓励他们在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2】。首先,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此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清政府的决策者,你将如何避免甲午战争的爆发?”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节点上,从现实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当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在这样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将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在塑造正确的历史观的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当具有互动性,鼓励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革命党人,你会选择发动起义还是进行和平斗争?”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他们在探讨中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设置矛盾性问题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矛盾性问题时,通过深入思考来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意识到这点,并注重矛盾性问题的设计。而在设计矛盾性问题时,教师应关注问题的针对性与深度。针对性是指问题应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深度则是指问题应具有思考价值,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矛盾性问题:“在辛亥革命之后,我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为何我国随后仍然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的局限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
(三)鼓励学生合作探讨
探讨作为一种高效的策略,用于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探讨过程中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在自主、开放的探讨中,每位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汇总众人的智慧,进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设计高中历史课堂的提问时,教师应实施合作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课堂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科学合理地分组。同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既广泛又深入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以教授世界历史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究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不同文明的发展有哪些共同因素?”“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4】。同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时提供反馈和引导,为学生指明思考路径,以提升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四)及时反馈与评价
及时且具体的反馈与评价能助力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身的学习状况,发现并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历史学科上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因此,在设计高中历史课程的提问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质量,还需持续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以增强提问的实际效果。而在完善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评价的针对性与指导性。针对性意味着评价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避免空泛讨论,确保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紧密结合。为此,教师需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疑难问题,进而提供满足学生需求的评价。指导性则要求评价能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指引学生确定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当具备充足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迅速地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核心问题,并给出有力的改进建议。比如,在学生完成解答之后,教师应结合其回答,明确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建议。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之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问题设计对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巧妙地运用问题设计策略,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江.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 2023(31):156-158.
[2]林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J].高考, 2020(27):11,13-11,13.
[3]邢晓伟.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 2020(5):5.
[4]吴云智.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建构策略[J].读与写:中旬, 2022(8):0108-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