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体系运行载体推动新时代职业本科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提升实践与思考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车泽伟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兰州 73006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新时代职业本科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发展背景

职业本科教育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职业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三全育人”体系运行已趋于完善,趋于覆盖职业教育各个环节,如何平衡职教本科结构与专注人才培养输出,既是摆在职业高校和社会发展的新课题,也是青年大学生自我长足发展的新挑战。因此,围绕职业本科办学定位和就业方向,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围绕职业本科办学定位和就业方向,科学合理用好“三全育人”载体,由内而外面向新时代视角下职业教育重点领域,通过“校企双元”文化育人模式,赋予新时代视角下职业本科大学生对于能就业、就好业、长足就业创业综合技能提升新理念和目标价值,进而为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和适应社会发展产生正向引导。

二、新时代职业本科学生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1.职业本科就业创业教师企业工作经历不足。根据教育部职业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职业本科院校教情调查结果中,教师企业工作经历不足,其中超四成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超三成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但工作实践不足3年。特别在职业本科院校当中,就业创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教学质量异化和学生素质提升目标游离的现象。

2.职业本科学生就业创业受教适应程度不高。通过调查了解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基础性课程全部安排在第一学年教学计划当中,第二学年安排部分专业课程和技能实践课程,近70%的学生是在第二学年完成的就业创业课程学习,5%的学生是在第一学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自修的就业创业课程学习,整体呈现处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就业创业认识不足,未涉猎周期性学习规划和技能竞赛,对于学生就业创业受教适应程度出现偏差现象。

3.职业本科院校育人质量和吸引力不强。2023年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其目就是加强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既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育人环节和育人标准,也对学生成长成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设立新关口,当前,职业本科院校就业创业素质能力提升与1+X证书制度试点和就业创业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度不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求职创业、职业规划竞赛机制还不够完善,政校企人才培养方案共享、人才培育标准共建、校企书证融通共认机制落实和吸引力不强。

三、新时代职业本科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提升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要求“发展素质教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在不断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工作中心,不断刷新和适应专科高职教育向职业本科角色的转变,促使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归口人才培养统一,具体的提升路径如下:

1.优化校企“双元育人”策略供给和规范施教。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中,职业本科既要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求实效”的学生管理理念,也要通过校企“双元育人”途径,创新实践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全方位形成完整的学生育人工作架构,有效地提升“三全育人”水平。尤其是在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要围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做好青年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把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职业本科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统筹推进符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管理体系建设,把培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和“课堂思政三分钟育人工程”,深入推进到高质量班级建设当中,让“班级”这个最小的学生工作行政单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的“大土壤”,进而逐项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后劲不足、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推动能力与素质同本位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管理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2.兼容校企“产教融合”内外发展和资源互引。职业本科发展既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良好校企“共产、共育”环境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心,因此职业本科要围绕规模扩张、规范发展、战略转型发展要素,有效推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校企“产教融合”发展载体,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等元素引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当中,逐步消除学生生涯规划负向压力,强化校企正向责任消解。要坚持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搭建“跨专业、跨班级、跨社团”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载体,将企业技能大师、优秀校友、大国工匠等资源引入学生社区,同步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线上学习支持中心,构建起“高质量、重传承、塑品格、善沟通、会思考”五大主体学生社区发展体系,实现学生想学习、能学习、会学习的育人目标,促使学生完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提升和生命健康发展的目标。

3.创新校企“周期育人”导学机制和职业规划。“本科职教既不是专科高职教育的‘加长版’,也不是普通本科的‘复制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归属地是服务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围绕民生发展、人才发展的逻辑起点,相比专科职教,职业本科学生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实现校企共育的有效载体。职业本科学生多元学习行为、多维度情感投入、多样性的政校企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要素,政府主导、学校主教、企业主位,坚持应用导向,持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将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规划关口前移,传承技能工匠精神,获得校企支持和服务,有效融入学生录取到报到中间环节、融入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环节、融入学生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不断创新培育适应于职业教育发展时代新人的举措,更好地形成了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周期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布局,为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夯实内涵基础和文化根基。

4.精准分析校情、学情助力“三全育人”工作落地见效。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中,职业本科大学既要坚持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理念,也要兼容高等教育办学好的经验,创新推动职业本科学生人才培养实践。但是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职业本科教育校情、学情复杂多变,职业院校要围绕“三全育人”的对象、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等多个范畴,系统设计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社区与家庭、专业与产业等多个领域,完善周期性高质量班级建设,加强学情、班情分析,调动多方育人力量投入学生社区,推动“三全育人”机制有效实施。要围绕学生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更新需求,以小规模、渐进式、可承载的方式不断丰富学生社区数字育人和应用服务,实现学业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服务系统联动写作保障,全面激发“三全育人”校园环境承载功能。

总之,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样也给了职教本科教育一个好的发展和成长平台,职业院校唯有不忘教育初心,潜心努力做工作,用实际行动来为职业教育发展出谋划策,用数千万学子实现职教之梦、工匠之梦的未来成就向学校、家长、社会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