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因地制宜
正文
1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类型
1.1 垂直景观
垂直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非常常见,这种景观类型可以扩大城市绿化的范围,同时不会增加占地面积,能够达到节约城市用地的目的。垂直景观应用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时,一般都会考虑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现如今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垂直景观,大多以城市内部建筑物的立面为基础,利用具有攀爬、垂吊等生长习性的植物打造富有生机和美感的景观。一些城市为了增添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还会将植物固定在城市内部建筑物的立面,使得城市绿化覆盖面可以加以拓展,形成垂直面绿化的效果,与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协调。
1.2 屋顶园艺
屋顶园艺作为城市十分常见的景观之一,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而且城市居民可以充分地参与其中,可以进一步地推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规划的发展与创新。不同城市的规划与结构有所不同,这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地质条件存在直接的联系。为此屋顶园艺的效果一般都与降雨、温度等因素有关,很多城市的屋顶园艺景观打造之前都会经过对比分析,选择适应性最强的植物,突出城市屋顶园艺的地域性特点,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吸引力[1]。
1.3 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作为人们最熟悉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比如我国的东西部城市、南北方城市的道路景观差异往往比较大。通常情况下城市的道路景观以绿色乔木、灌木类植物为主,景观的设计与打造效果较好。同时道路景观也与城市发展需求存在直接的联系,很多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布置与城市绿化之间紧密相关。
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2.1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以保持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这一理念为基础,如此才可以避免盲目地开展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打造活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水平要想提升,必须要对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把握,以便于将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渗透到各个设计细节中,科学地利用城市本身的自然环境条件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2.2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属于城市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突出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景观之一。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则可以更加动态化、系统化地呈现城市的整体面貌,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显现城市整体魅力。人文景观能够展现城市的底蕴,而自然景观可以丰富城市的层次感,为人们提供更宜居的环境。两者的结合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比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评估城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形态,制定针对性的融合方案。
2.3 因地制宜
城市整体景观的分析与设计都要建立在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精确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评估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城市景观才具有经济价值、实用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只有有利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时才能够保持生机和活力。为此很多设计师都会提前针对城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活动,获取城市居民的居住体验,借助清晰的数据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魅力。
3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3.1 开展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
(1)客观把握城市整体结构
实践中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工作必须要具有总体规划性和协调性,设计人员应当提前开展城市结构的了解与把握工作,并通过精确的数据开展设计活动,确保最终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落实。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工具、视角等分析城市现有公共空间景观的不合理之处,针对城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形成具有直接效果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模式。借助信息技术软件评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模、形态、数量,得出客观的结论之后,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明确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目的、方向,在探索与实践中结合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为了获取更加直接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保障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实用性、美观性,还需要开展实地走访调查,获取城市居民对景观的看法、期待。
(2)协调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力量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明确生态保护原则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从而协调城市各个管理部门的力量,形成多方位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打造、维护以及发展的协作模式。根据城市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适当地、适时地改变景观设计方案,促使城市的生态与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地开展。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国家也一直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师围绕着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分析与探索,则可以形成具有指导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协调与规划方案。
(3)突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地域性特色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突出所在地区的特色,以城市现有的景观为基础,探索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可能性,参考我国一些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案例,找到所在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突破、创新方向。坚持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协调城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打造奠定基础。
3.2 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基础开展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活动
(1)突出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可以起到整体引领的作用,即可以避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脱离实用性。明确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质和内涵,明确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借助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建构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模板。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突出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如此一来设计人员便可以避免混淆了公共空间景观与人的主次地位。人类作为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者、使用者,其主体性地位渗透能够让公共空间景观始终具有存在的价值。
(2)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人性化特征
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和打造目的是为人们营造更适宜的居住氛围,促使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进一步地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为此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过程中将人性化的理念渗透到各个细节中,能够更快速地获得人们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为城市发展长久持续地注入活力。从城市居民的心理、生理两方面的需求着手开展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工作,比如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类型、位置、功能等设计公共厕所、楼梯、道路,使得人们能够在进入到公共空间时感受到人文关怀。再比如科学计算城市公共空间占据的比例,根据城市常住人口的数据协调、规划城市公共空间的面积,并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突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和谐感。
3.3 突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
(1)协调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各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不均衡,所拥有的地理地质、自然气候条件也存在差异,突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则必须要统筹协调这些因素和条件,围绕着现有的公共空间景观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地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分析评估建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模型,逐渐融入各种设计细节,促使最终的设计方案可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比如很多城市会直接利用和改造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避免盲目拆除自然景观造成的不良后果。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中,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打造与维护中,期间产生的各种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保证人与景观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良好的空间[6]。
(2)挖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文化内涵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建造以其深层次内涵为基础,可以有效地衔接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协调性。从这一点出发挖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文化内涵,则可以把握城市居民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并通过具体的形态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比如我国很多城市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很多的思路,促使公共空间景观除了具备美学价值、实用价值之外,还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凝聚力,拓展城市的影响范围。
(3)科学打造热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点
城市公共空间景点的热门化能够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发展的活力,使得城市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机会。在渗透了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之上,探索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经济价值具有必要性。为此需要积极地投入资金进行改善与优化,同时利用当前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时代带来的各种机遇,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景点宣传平台,扩大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影响范围,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持续优化创新积累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围绕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其他城市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发展情况,有效地预防同质化问题,使得城市公共空间景点能吸引当地居民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进一步地深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发展的条件与优势。各个城市之间要形成相互协作、配合的关系,促使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整体科学性、合理性得以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等都达到预期,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地质条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开展统一、协调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活动。利用当前我国在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体系,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尽可能地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海力.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 2020(15):2.DOI:CNKI:SUN:JCYS.0.2020-15-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