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化”的产教融合岗位实习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宋怡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213003

摘要

建筑工程系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职专业群,建筑业现代化产业学院基础之上,深度开展岗位实习“双导师”管理模式的探究。目前还存在着内涵建设不深入、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平台不完善、权益保障不到位和考核评价不全面等方面的不足。该调研报告从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现有问题,从岗位实习管理制度、岗位实习管理评价体系、岗位实习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岗位实习 双导师制

正文


一、引言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建筑工程系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于20239月成立建筑业现代化产业学院。系部创新构建的双导师”的岗位实习管理模式,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全企业化管理模式,校内老师辅助大大提高最后半年的岗位实习管理工作,培养具备精湛技术、高情商职业胜任力的卓越人才。针对“双导师”岗位实习管理过程中其自身的方法和特点,尤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期间,在岗位群产业链的基础上系部也在人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现通过问卷调研岗位实习管理相关问题,找出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并给予相对应的对策及建议,建立一整套适合职业学生特点的差异化个性化集中化全员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为提升“双导师”岗位实习管理工作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查方案设计

1.调查目的

为提高专业群岗位实习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特点,深度校企合作,在岗位实习过程中目标引领,制定德技并修的差异化目标,如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顶岗实习期专业群内进行多岗位的项目化岗位体验;落实企业导师、教师双导师协同指导,通过双导师”考核模式,激发主观能动性,注重岗位内外的个性化指导;开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实现基于移动的便捷管理和基于数据挖掘的诊断预警技术支撑,实现分散实习的集中化监控;校企合作,以点带面,实现全员立德树人,探索实践过程的全员化育人。特此制定了这次调查工作,调查分为问卷星学生、教师调查与数据分析;教师和企业专家访谈等环节,这些调查数据为岗位实习管理模式探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2.调查内容

此次问卷针对企业导师、学校教师(本校导师、班主任、高职院校老师)、毕业生三大主体进行,从岗位实习管理制度、岗位实习管理评价体系、岗位实习管理平台等方面设计了问卷,为弥补结构化问卷以获取更加深入和详细信息的缺陷,特意最后一题设置了敞开式问题,可以让调研对象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岗位实习管理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3.基础数据统计与分析

此次有效问卷共159份,其中得到了产业学院企业导师的大力支持,共有10家企业的企业导师参与,完成61份占38.36%16-194届毕业生完成有效问卷共38份,占比23.9%;教师共完成60份有效问卷,其中本校导师完成22份都为专业骨干教师,占13.84%;班主任完成16份,占11.32%;其余省内外高职院校负责岗位实习指导工作的老师共完成20份,占12.58%。此次问卷的覆盖率都为参与过岗位实习管理和实践的学生,覆盖了5个省,数据相对真实。

 

三、问卷统计与分析

1. 岗位实习期间的常规工作问题分析

(一)岗位实习期间待遇

问卷针对岗位实习期间的常规问题,如师生交流、岗位工资等情况从企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出发设置了234题,分析如下:

大部分调研对象认为岗位实习期间应该以学习和适应工作任务为主,收入在3000-4000/月占40.25%为合理范围内,其次是2000-3000/月。

 

 





1     岗位实习工资调研情况


(二)岗位实习交流情况

在岗位实习期间,学生与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交流每周一次的情况占49.06%为最多;其次为每月一次占39.62%;每天工作结束交流的仅占了5.66%。因为建筑专业岗位的特殊性,只有在项目工地一线岗位实习的学生能做到和企业导师及时每天交流学习,而这极少部分的学生在访谈中也表示,半年的一线岗位实习确实在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每周一次与导师交流的学生都为实习表现期间导师给以肯定的学生,岗位实习期间也得到了导师从工作到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毕业后也大部分留在了建筑行业。

大部分职业院校在这几年都开始建设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进行岗位实习期间的数字化管理、毕业设计查重反馈等工作占据33.33%,但是因为QQ、微信交流的便利性还是师生交流主流,占据92.45%,其次因为疫情的放开见面交流也达到40.25%





分析:从以上2题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离开校园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学生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的交流次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存在上升的空间,交流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和兼容化,对于管理平台的设计也应该更加功能化和简便化,才能更加吸引师生使用。






 


2  岗位实习期间导师联络方式和频率统计

 

2. 岗位实习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问题分析

(一)岗位实习岗前培训情况

岗位实习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中职安排在第三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在离校前系部组织了建筑专场招聘会,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系部大会的形式说明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管理中各主体的责任和各阶段的任务要求等。企业也统一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安排了企业导师、购买了保险,明确企业导师职责等。从第6题中可以看出安全教育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很重视,占到87.42%

分析:随着学校对于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管理制度的完善,在岗位实习期间签订合同、购买保险等保障措施也更加规范化。在学生离校岗位实习期间也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3   岗位实习前培训形式


(二)岗位实习期间管理情况

    实习岗位技能方面,真实工作岗位与在校技能实训、项目化教学的内容还是有着较大区别,通过78等题为此开展调研,83.65%的调研对象认为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更为重要,敢于尝试的实践能力其次占77.36%

分析: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后都有深刻的感受,学校学习的理论基础、实训课程都是今后工作中的基础和底气,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规范,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也大大缩短了适应和企业导师指导的时间。其次就是要敢于“尝试性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不懂就问,不要坐等“灌输式”指导。再次是综合能力也体现在与人交流、为人处事、团队协作等方面,这一方面在校的学生干部有一定的优势。

 

 

 

4    企业反馈学生技能情况

实习企业反馈方面,企业导师、企业HR和企业管理人员反馈,目前我系专业群的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尤其是天成建设集团、镇淮建设集团等地方性建筑龙头企业的我校毕业生有的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从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觉得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占76.73%,其次是团队意识等占74.21%;再次是专业知识70.44%;创新能力61%

分析:企业对于员工在岗位上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很重视的,我们的学生一般都在一线项目部担任技术职务,在团队中的团队意识,为人处事的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极为重视的条件之一。

 

 

5   岗位技能要求

(三)岗位实习管理体系执行情况

岗位实习管理制度方面,目前基于专业群的“双导师”岗位实习管理制度已经实行了3年时间,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针对用人企业的真实要求和兄弟院校同专业的研讨,我们设计了1011题。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学校职能处室没有考核机制占60%,企业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占58.49%,其次是导师主动性不足占54.72%

分析:目前学校对于岗位实习管理的工作相对重视,从校级到系部都制定了管理体系,但是考核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职能处室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和考核激励等,以至于系部工作存在很多不规范性。对于企业来说,以效益为先,长期合作的企业很大程度上能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建筑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和工程进度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就会有所忽视




,缺乏激励和考核。


 

6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需改进问题

结合岗位集群后的岗位实习管理,岗位实习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尤其是专业群的专业拓展课程的打通,为学生岗位集群多岗胜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70.44%的调研对象任务岗位适应能力明显增强,67%认为技能岗位工作能力也加强了。

分析:专业群建立之后,群内的课程体系就进行了资源配置优化,建立了群内底层一致的专业平台课程,中层断裂的专业核心课程,高层互通的专业拓展课程。对于群内三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拓展课提升自己的多岗位技能能力。这即为学生多岗位胜任提供了可能,也是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7    基于专业群人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情况

 

四、基于产业学院岗位实习管理模式调整方向

1.措施一:优化管理制度,有力提升实习效果

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把握岗位实习的真实属性,分析专业群对应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问题处理能力等,并将相关要求细化后纳入岗前培训、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同时,要优化岗位实习的教学安排,专业群要根据行业发展为指导,合理制定实习方案,确保实习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技术技能。

另外对于学历有继续提升要求的学生也应该在原有“创新班”的基础上,加大师资提供专业培训的质量,优化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历深造的平台。

2.措施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考核体系

内部,学校在原有的岗位实习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考核改革,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和数据跟踪,开展总结交流,通过表彰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指导老师,进行绩效考核等,让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并行。





外部,借助产业学院活动平台,自媒体平台等,表彰岗位实习工作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导师等,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学校建筑专场招聘会、岗位实习管理工作中。


8  学校岗位实习管理制度改进措施





                  9       企业激励措施


 

3.措施三:搭建实习管理平台,信息化过程管理

目前系部在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其中单独设置了顶岗实训管理模块,还在建设和完善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全链路实习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实现学生实习考勤、实习周记、实习月报和实习总结的全过程管理,借助于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助于岗位实习期间的“双导师”交流,也有助于数据的整理,成为考核的依据,也使考核制度更加高效和准确。

构建多级联动功能化实习管理,为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人文鼓励和关怀,进一步筑牢岗位实习的管理基石。在实习结束后,发送问卷以收集学生和企业对实习的意见,并认真分析数据,不断优化和调整实习管理工作的模式,从而形成螺旋式阶梯创新,助力实习岗位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管理平台还可以为毕业设计提高查重、修改、开题、答辩等相关服务,使学生的毕业成果收集和反馈更加及时高效。

 

 

10  岗位实习管理平台功能提升目标

4.措施四:夯实产教融合内涵,丰富实习企业资源

产业学院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包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共建和企业培训等,学校应统筹推进岗位实习管理工作,将工作有机地融合推进,积极对接产业链需求,扩宽校企合作渠道。学校也在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尤其是立足于专业群人才培养改革后,将学生的多岗位就业能力应成为“亮点”。目前系部与镇淮集团开展“企业学徒制”试点,后期还可以和更多的建筑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班”、“学徒制”合作等。

 

11      校企资源整合

五、结语

职业学校岗位实习环节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实践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肩负着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这一工作因事、因时、因势地创新实习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实习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学生实习的教学效果,服务地方经济,为信息化建筑行业转型和升级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1]谭燕林.建设类高职学生岗位实习安全“四梁八柱”管理模式构建[J].山西青年,2024,(04):165-167.

[2]江筠.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创新实践与研究——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J].青海教育,2023,(11):53+55.

[3]蔚建元.高职院校学生岗位实习管理与考核模式创新[J].学园,2023,16(34):75-77.

[4]刘春光,王作鹏,孙敬宜.“全过程、全身份、责任联动”岗位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3,18(03):73-76+90.

[5]解锋,刘新燕,朱亮亮,等.高职教育岗位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9):37-40.

[6]沈倩倩.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中医骨伤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6):142-144.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23.16.092.

[7]杨益梅.工业高职院校机械类岗位实习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3,(15):20-23.

[8]张卫军.五年制高职校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3,(03):20-23+114.

[9]罗盼.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岗位实习工作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05):133-135.

[10]官斐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优化对策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5):144-146.

[11]董梦秋.中职学校学生岗位实习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23.DOI:10.27704/d.cnki.ghnkj.2023.000196.

[12]崔玲姝.基于00后个性心理的顶岗实习模式优化研究——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2):31-34+42.

[13]徐小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贸类专业岗位实习管理模式研究——基于诊断与改进视角[J].中外企业文化,2023,(03):202-204.

[14]张卫利,张赢.“三方协同、四位一体”,校企深度融合岗位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3(01):44-48.

[15]孙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为例[J].现代园艺,2023,46(04):189-191.DOI:10.14051/j.cnki.xdyy.2023.04.023.

[16]张海亮.职业本科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2,(06):85-91.DOI:10.16350/j.cnki.cn12-1442/g4.2022.06.002.

[17]宗婉婷.毕业班党员3D立体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03):17-20.

[18]崔华楠,王国栋,郑辛酉,等.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岗位实习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202所高职院校及457家企业调研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7):5-12.

[19]郑春晓,盛洁.财会商圈实训指导[M].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07.175.

[20]兰崴,张鹏程,蔡俊.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01):151-154.DOI:10.13555/j.cnki.c.m.e.2021.01.036.

[21]齐志.高职院校“深度校企融合,全程岗位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4):177-1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