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单静茹

婺源县江湾镇大畈学校333213

摘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该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最终实现其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相对不足以及思维较为简单等特点,结合其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语文学科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心情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巧妙地引导,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进而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利于师生有效沟通。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喜欢表现自己,这就导致他们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长时间投入到枯燥无味的学习之中。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展开交流,并以此为切入点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从而提升课堂互动效果,进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语文非常枯燥乏味,而这种观念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致使两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等,逐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做好相关测试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信心。

、培养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多方面着手,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他们更愿意沉浸于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去体会知识与乐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这篇课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外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美景的同时学习诗歌。又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者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从而逐渐养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创设趣味化的阅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添加趣味性元素,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不同的阅读情境。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加专注地展开阅读、思考以及探究,同时还能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其学习效果就会达到理想状态。所以,在语文阅读中,教师也要利用集体建构的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为其营造生动、形象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思考和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导入。在阅读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建立趣味化、科学化的课堂引入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和提问,从而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造阅读情境,并结合本节课的阅读主题,给学生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要阅读的材料产生大致的了解和认识。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很多课上的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在搜集资料和总结文章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具备真实性和趣味性的阅读环境,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并感受作者在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对阅读氛围进行渲染,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够更好地融入阅读教学中,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

(三)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都比较高,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课文中,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坚持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由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能够让学生将思维完全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将课文中的情景与学生所经历过的相似情景相联系,引导其展开想象,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从而开展自主阅读。再如,在教学《赠汪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代入情境中,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扮演诗中的人物角色,在情景还原中加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该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深化其对本首古诗的理解。

(四)优化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目标、过程以及方法的科学设置,还要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进行系统评价,并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可以主动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首先,教师应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手抄报展、赛诗会、读书报告会等,然后对学生展开评价。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增添评价活动的趣味性,还可以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实现课内和课外的充分融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评价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完全展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形式越来越丰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以兴趣作为切入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从不同角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芬《巧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周刊》2023年第26期。[2]黄炳贵《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讨》,《考试周刊》2023年第31期。[3]张伯艳《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7期。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