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洁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二中学 710032

摘要

语文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既是知识的载体,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将生活化理念巧妙地融入高中语文学习,能助力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语文知识的内涵,更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当前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压力下,语文学习逐渐偏离了生活实践,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效提升语文水平,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正文


语文不仅是文字和句子的组合,更是生活的写照和文化的传承。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语文学习过于侧重应试和成绩,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价值。为让语文学习重新焕发生机,需从生活化理念出发,重新审视并定义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路径,通过探索生活化教学策略,期望能够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享受生活、感悟生活,真正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当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语文学科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巧妙将生活中的实例和场景融入教学之中,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和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科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语文学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充满生活气息、有血有肉的知识体系。

生活化教学策略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资源,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受限于课本和教辅材料,生活化教学策略则打破了这种束缚,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实际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时,更容易产生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态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生活化教学策略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高度契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策略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二、生活化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路径

(一)在课前预习中融入,有效预习点燃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往往建立在扎实的课前预习基础之上,课前预习,若巧妙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则能显著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动力,为高效的课堂教学铺平道路,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可以深入探索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环节,借助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作出引人入胜的课前预习视频,引导学生沉浸于《荷塘月色》所描绘的美景之中,直观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美感,这样的预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和情感,同时激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探寻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元素,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领悟。预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荷塘与月色,甚至可以尝试创作与主题相关的微视频,融合了文字、图像和视频的预习方式,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还能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从而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利用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预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的便捷渠道,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微视频和创作作品,接受来自同伴和教师的多元评价,互动式的预习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在交流中不断拓宽视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1]

(二)借助生活化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语文作为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其独特魅力源于每一篇佳作都是作者深邃生活体验与独到感悟的凝练,蕴含着深厚的生活底蕴与文化意蕴,为充实学生的知识宝库,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应巧妙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课堂,设计出贴近生活的思考题,以此点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之火,进而夯实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祝福》这篇经典文本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精髓,领略祥林嫂这一角色的生动形象,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构建的生活世界,教师可以设问:“倘若祥林嫂未曾再婚,她的命运轨迹会有所改变吗?”或者“如果祥林嫂的孩子能够幸存,她的人生是否将开启新的篇章?”此类问题旨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导他们联系现实社会中女性的家庭与生活实际,深入剖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成因,探究这究竟是时代背景的烙印,还是其个人性格的驱使。借助这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学生能够更为真切地体会到文本所传递的深刻情感与思想内涵,感受到时代演变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幸福时光。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会积极主动地挖掘语文资源,更会在观察周围人与事的过程中,深刻领悟文本中的情感与哲理,让语文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显著提升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这种富有新意且深刻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领略到语文学科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2]

(三)借助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

情境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与学生真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成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并点燃他们的语文思维火花,此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学生主动投身于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实践性和引人入胜的趣味性。为落实这一教学理念,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点,精心发掘课文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出极具真实感的教学环境,旨在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雷雨》的教学为例,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领略文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和精致的人物描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曲折的故事情节以视频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对人物性格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设计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邀请学生积极扮演四凤、周平、大海等角色,在课堂上重新演绎故事中的精彩瞬间。

通过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与情感,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这种情境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更为他们未来的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蓬勃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既富有创意又具备深厚的内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中深刻领略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和实用价值[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应深度融合生活化教学理念,让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这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实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验理解生活,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铭鸿.论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36(006):77-82.

[2]柴黎.有效教学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06):P.139-139.

2018, 000(009):144.

[3]贾锋全.简述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思路[J].新作文:教研, 2020(1):0183-01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