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黎启恒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加贵中学 530735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门既包含了知识又包含了人文性的基础性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初中生的人格、培养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教学内容过于肤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应把“育人”摆在第一位,力求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净化,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完善,从而使他们的健康和发展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已是必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多媒体技术;运用

正文


引言

多媒体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通过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劳动,才能对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搜集,并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时间,灵活地使用电教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教”效果,学生的潜力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达到“学”的最好效果。

 一、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感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是一种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技能的力量。有了兴趣,就有了坚持和坚持的动力,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去思考,去理解,去创造,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将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性发挥出来,将其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巧妙地设置情境,使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得到加强,使学生们能够聆听到声情并茂的音频,看到生动的图片,对形象化的词语进行鉴赏和感悟。借助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多个层面、多层面的丰富。让学生们沉浸在文字之中,听觉和视觉同时进行,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沉浸在其中,情感得到了激发和强化,让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更多、更全面、更立体的发展。尤其是活泼的图片,快乐启智乐的音乐,营造出了一种教学情景,刺激了学生的耳朵、眼睛、嘴巴和心灵等感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比如,在教学《春》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种课前的导入和朗读。在讲解新课之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景物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辨认出哪个是春景,对画面进行简单的口头介绍,并且把有关春天的诗词背出来,再把整个视频放到声音画中去。美丽的景色和配音演员细致入微的朗诵,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看到了春天的春天,看到了万物复苏,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花草树木的竞争,看到了作者对春天、对未来的热爱,这就产生了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让学生在体会春的欣欣向荣中学习课文,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挖掘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中学语文教科书既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又蕴含着深刻而优美的情感。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学的渗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认识并领悟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价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知识和感情的双重熏陶。另一方面,老师们也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让初中语文课程资源能更好地展示出来。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图文结合特性,多维、立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感性体验,加深对内在情感的理解。比如,在讲授老舍的散文《我的母亲》时,作者以朴素的语言、细致的描述,刻画出了一位朴素、真诚、普通却又伟大的母亲。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温暖柔和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室气氛,很快就能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母亲”和母爱的图像,也会在大屏幕上播放,这对学生们来说,既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也是一种更好的体验,既能让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母爱、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能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

三、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情

在传统的课堂上,为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常常用阅读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感情。然而,有的人却能读懂情感,让人产生共鸣,有的人却是平铺直叙,毫无情感。在很多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下可以让专家来进行文本的朗读,他们对文本的情绪有一个很好的理解,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气,准确生动地传达了文章的情绪基调,无论是欢快明朗的,回忆回忆的,还是慷慨激昂的,都可以很好地把握。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声音,音乐,创造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感官系统的气氛,从而更好的了解整篇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美,是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因此,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情难以引起共鸣。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声和图的有机组合,将文学作品中的声、形、色、情、义直接作用在学生的感官上,为他们的情感体验开辟了一个宣泄的渠道。在讲授《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了《白求恩大夫》,使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国际精神。通过录像,同学们对白求恩在艰苦的战场上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种种努力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使他们对白求恩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认知,这是老师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

 四、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情感交流

一节好的语言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内容丰富,学生受益,而这有赖于教学方式的革新与多样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中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与情感化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师生互动起来。借助多媒体,教师能把原来静止不动的语言变成立体的,把“清一色”的课堂变成“多彩”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大容量的特性,老师们可以在教室里安排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有声朗读等,这些都是针对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征而设计的。通过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素质,提高他们的合作研究能力。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们一边听着抒情的音乐,一边在音乐的渲染下,将这篇美丽的文章朗读出来,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到静静的荷塘,朦胧的月光,感受到了作者的淡淡欢乐与淡淡的忧伤,感受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幻想,却又不能摆脱的痛苦。在多元化的课堂中,学生能更多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并能更深入地感受到所学的内容。

五、巧利用多媒体,充实作文材料,优化作文教学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视听图像,让他们能够轻松、快速地对一种现象进行直观的感受,感受到的是真实的、自然的,还能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一种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而成的气氛,让教学过程变得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增加有效的信息接收数量。这就为充实学生的表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奠定了材料基础。这样一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人、事、物等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充实其生活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写作的情感基础只有学生真正有了情感理解,在写作时,学生才能真正的融入自己的情绪情感,让文章动人富有内涵。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充实,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充分利用当代多媒体技术,按照情感教学的需求,提供多种情感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体会情感,完成学习。

参考文献

[1] 何连军.借助科技信息支撑 催化语文教学情感——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2(12):126-126.

[2] 申洁.利用多媒体加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青年时代, 2017(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