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化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邵建芬

靖边县第十五小学邮编:7185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目前,各地区关于语文教学的教材内容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动,但是部分教师仍旧没有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语文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其得到优化与创新,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正文


前言

本文主要从“新课改”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厌学的心理,这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多方面入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其核心素养。具体而言:首先,教师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可以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感受,最后把这些感想与他人分享。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又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要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因为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化素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等,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与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就不能将教学重点仅仅放在知识内容上,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开放性的教学任务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先设计好教学流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不是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因此,如果想要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就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关联单元教学内容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关联不同的学习材料,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大单元学习材料和学习主题的理解深度,又能助力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群文阅读、回顾单篇课文主题或阅读方法、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以及灵活运用教材各个板块内容等方式自然地建立单元内容之间的桥梁。例如,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单元教学主题为“留心观察”,教学目标为体会不同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词汇、语句表达自己连续、细致观察的成果,并让学生学习通过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方法。大单元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活动。

活动1:开展群文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资料袋部分的观察记录以及阅读链接板块的《燕子窝》,要求学生画出其中生动的语句,并学习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活动2:活用课后习题。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阅读板块每一课的课后习题,借助课后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挖掘并解析阅读材料中生动的语言。如针对《古诗三首》一课的习题“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可以深度解析古诗,体会“残”“半”“瑟瑟”“红”等字词传递的信息,形成通过简短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意识。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的方式解析其他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这样,学生便可以将古诗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现代文阅读材料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留心观察的成果。

活动3:完成“语文园地”栏目学习活动。“语文园地”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板块,蕴含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方法、阅读重点等,有助于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单元“语文园地”板块开展大单元综合学习活动。如针对“词句段运用”栏目中关注“逐渐”“最多”等加点词语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请学生重新展开大单元阅读材料分析活动,关注不同作者的用词特点。

案例中,教师通过三个活动灵活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关联各个板块、栏目的学习内容,保障学生单元探究的深入性和整体性。

五、大单元教学后: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为保障大单元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后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请学生将大单元学习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既可以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单元内容的感悟,强化其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并使其内化单元学习期间积累的人文知识、阅读方法和表达技巧等。

例如,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期间,单元教学主题为“说明性文章阅读与写作”,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具备使用恰当说明方法把一件事物介绍清楚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创作一篇说明性文章”综合实践活动,并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和活动流程。

活动要求:可以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也可以将《白鹭》《珍珠鸟》等学习过的课文改编为一篇说明性文章。

活动流程:(1)利用一周的时间,系统回顾大单元学习期间掌握的说明方法,并完成说明性文章创作活动。在此期间,可以多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在活动截止前将自己创作的文章交给教师。(2)教师阅读全体学生作品后,写下自己的建议,并筛选出5篇优秀作品。(3)全体学生共同担任评委,从优秀作品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品为其投票,由教师统计学生的活动成果,并为得到票数最多的3位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其余两位学生可以得到奖品。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结合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展开创作,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改写课文,减轻其收集并整合信息的压力,使其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说明方法的运用环节。在设计活动流程期间,教师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收集、信息整合、说明性文章创作和修改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沉心思考,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作品提供修改建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活动效果。最后,引导学生以评委的身份阅读其他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既可以强化学生创作出精彩说明性文章的动机,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点评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大单元教学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以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 [1]林珠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19):48-51.

· [2]惠荣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4,(18):33-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