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
正文
前言:
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是指通过讲述和展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历史的伟大意义,弘扬革命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让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发扬传统美德。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的运用优势
首先,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生动的叙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情操。
其次,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可以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刻的叙事,向学生传递党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让学生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使他们明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价值,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1]。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明白良法善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最后,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以史为鉴,可以使抽象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具体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历学情,促进了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现实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的运用路径
(一)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后,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如果想要将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对课堂教学设计予以重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2]。
例如,在学习“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内容的时候,如果想让学生知悉并理解其文化含义,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闪闪的红星》的经典片段。片段中潘冬子父亲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参加红军,留下了潘冬子和母亲在家。同时,潘冬子的母亲也是抗战的一员。在这一背景下,潘冬子立志要参加红军,片段的最后潘冬子如愿以偿成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教师可以以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出发点,将红色故事融入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使爱国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当中,有很多小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模式大多以“填鸭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根据这一情况,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应该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和形式进行创新和变革,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收集红歌和故事”竞技比赛。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最主要的是学生在收集的过程当中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进而提升综合素养[3]。
(三)通过实践活动融入红色文化当中
目前,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学生相关的知识都来源于课堂,主要通过书本以及教师的讲解获得,学习的范围相对比较小。第二,虽然在教师的讲解之后学生对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明白文化知识和道理,但往往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应用不足。根据这两种情况,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将重心只放在课堂教学当中,而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感受学习的内容,并有所感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的遗址,可以是老革命的旧址、英雄纪念馆、烈士墓园等。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可以为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例如,董存瑞从小因为家庭贫困而被迫放弃学习,在十三岁的时候就曾经保护过八路军战士,参加八路军之后,他接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拔除敌军的重要碉堡。作为爆破组的主要负责人,他与战友并肩作战,摧毁了敌军的几个重要碉堡和炮楼,胜利完成了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而在此时,突然遭到敌人隐蔽暗堡的猛烈的火力封锁。战友一个又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在这场战役的最后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托起了炸药包,为部队的最后胜利扫清了道路。而此时的他只有19岁,却牺牲了。让学生通过这种案例来感受革命先辈曾经在艰难的环境下是凭着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来完成战斗的,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何为坚定的意志力和信念,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四)创设红色情境
直观的思想体验和情感共鸣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对有效的方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有目标地创设红色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的内涵[4]。
以“我们爱和平”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时,可以结合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创设红色情境:“我国的西部边境时常遭遇恶意挑衅,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戍边战士在冰雪中站立,即使眼睫毛上充满了冰霜,也依旧为了守护我们的国家,坚定地守在那里”。学生便会对此震撼不已,原来繁荣生活的背后是戍边战士的坚守。在学生了解了戍边战士的生活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发挥自己的价值,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并用切实的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的祖国。教师也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在班级融合红色文化的字词语录,开展红色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比赛中牢记红色文化传统,体会红色文化精神。
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的运用,无疑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广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思想养料[5]。
参考文献:
[1] 詹琴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3(22):48-50.
[2] 彭林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2(1):119-120.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红色记忆叙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063
)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