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米热古丽·马拉艾买提

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克州 845350

摘要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化学知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土壤肥力的调控、作物营养管理到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再到农产品的储存与加工,农业化学知识的应用贯穿了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然而,在当前的高职化学教学中,农业化学知识的渗透往往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关键词

高职化学;农业;化学知识

正文


前言:高职化学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化学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和方式应紧密贴合现代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还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的意义

(一)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从土壤改良、作物种植到病虫害防治,再到农产品的加工与储存,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化学原理和技术的应用。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职化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农业化学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宽其知识面,增加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同时,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农业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了解化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的策略

(一)结合课程内容,自然引入农业化学知识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基础。然而,将无机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中,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在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是最基本的概念。而在农业化学中,这些元素和化合物构成了作物生长的基础[]

例如,在氮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片农田中的作物叶片逐渐变黄,生长缓慢。农民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作物缺乏某种营养元素造成的。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判断并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可以从作物叶片的颜色变化入手。黄色叶片往往与氮素缺乏有关。氮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它参与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物质的合成。当作物缺乏氮素时,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叶片变黄。接下来,介绍氮素在无机化学中的性质。氮元素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氮气、氨气、硝酸等。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通常使用氮肥来补充作物所需的氮素。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然而,氮肥的施用也需要注意平衡。过量的氮肥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和作物生长不良。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来合理施用氮肥。现在,让我们回到之前的农田场景。农民们可以通过测定土壤和作物叶片中的氮素含量来判断作物是否缺乏氮素。如果缺乏氮素,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氮肥进行施用。在施用过程中,他们需要注意氮肥的用量和施用时间,以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氮素认识到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农业化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开展实验教学,直观展示农业化学知识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应用理解。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农业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在滴定分析法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农业化学中的应用。首先,教师会简要介绍农业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解决农业问题中的实际应用。随后,教师会详细解释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过程、终点判断以及结果计算等关键步骤。同时,教师会强调滴定分析法在测定肥料、土壤等样品中营养元素含量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教学阶段,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教师会展示如何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和样品,并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个肥料样品或土壤样品,并需要使用滴定分析法测定其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会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并注意安全事项。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肥料或土壤样品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并绘制图表进行展示。然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讨论不同肥料或土壤样品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异、可能的原因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布置相关作业和项目,促进自主学习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渗透农业化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农业化学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系统介绍农业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农业化学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教师要强调自主学习在理解和掌握农业化学知识中的关键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吸光光度法”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详细介绍农业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强调“吸光光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在农业化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吸光光度法”在测定农药残留、作物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方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吸光光度法”,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农药残留检测”的项目。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农药残留的危害、相关法规标准以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他们可以通过查阅图书、网络资源和相关文献来获取这些信息。基于收集到的资料,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这包括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制定实验步骤、确定检测方法(如吸光光度法)等。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利用“吸光光度法”对农产品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他们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PPT、海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和思考过程,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三、结束语

总之,在探究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农业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化学教学的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实践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和项目,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深入理解农业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兴,刘杨,黄爱玲.浅析高职院校“药物化学”学科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四川化工.2024,27(02):46-49.

[2]李步先,马其坤,阚欣荣.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华章.2024,(04):72-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