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陶洁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223900

摘要

在21世纪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奠定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基础的关键阶段。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策略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一、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育的使命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其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更应该引导他们领悟数学的逻辑与美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转型。引言部分,我们将探讨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何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关键。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学生缺乏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对数学产生畏惧感,甚至影响其终身对数学的兴趣。然而,自主学习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对数学的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更体现为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以及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

二、策略与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策略。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1.问题导向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法鼓励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时,主动去寻找答案。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和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购物、分发物品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另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或者轮流扮演教师的角色,解释和教导组内的其他成员。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助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

3.使用数学工具

在数字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利用数学软件和在线资源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图形化计算,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通过在线练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自我测试和练习。这些工具不仅提供了自我反馈机制,还能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有助于他们自我调整学习策略。

4.元认知培养

元认知教育着重于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包括他们的学习策略、理解程度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定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识别自己的弱点,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期记录学习过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促进他们自我调整和持续改进。

5.支架式指导

支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初期,提供必要的支持,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逐渐撤除支持的一种策略。教师可以设计逐步深化的数学任务,从简单的实例开始,然后逐步增加复杂性,让学生在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避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挫败。

6.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教练。他们需要鼓励学生提问,提供资源,指导学习策略,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使用数字工具、元认知培养、支架式指导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持续评估,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与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践并非空洞的理论探讨,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得以体现。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课堂上实施上述策略,并分析了它们的效果和面临的挑战。

1.案例一:上海某小学的数学探究模式

上海某小学采用“数学探究”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中心,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合作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几何概念时,设计了一项关于蜂巢结构的项目,让学生研究蜜蜂如何构建六边形的蜂巢。学生们在课堂上分组,共同研究数学原理,设计模型,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提供支架式指导,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之美。然而,这种模式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各组的学习进度,尤其是一些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额外的个别指导。同时,这种模式对教学资源和家长的参与度要求较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家庭的配合。

2.案例二:利用数字工具的自我学习平台

北京的一所学校引入了一款数学学习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使用,进行自我测试和练习。软件提供了大量习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实时反馈,还能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推荐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在使用这款软件的几个月里,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有所提升,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然而,这个案例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而不是仅仅将其当作游戏。此外,对于家庭没有适当设备或网络条件的学生,需要教师和学校提供额外的支持,以确保他们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落后。

这些案例展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多种实践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挑战,如学生之间的差异管理、资源的平衡分配、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克服这些挑战,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向更加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家庭、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也是确保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持续的实践与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学数学教学将培养出更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未来公民,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创设互动环境,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妙,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高雪.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4, (04): 87-89.

[2]端木长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03): 136-1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