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骆敏

沭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邮编:223600

摘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计算能力不足、缺乏数学思维能力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正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传授基本的计算方法,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家校合作也是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与学校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第一,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计算不仅仅是数字操作的简单堆砌,更是一个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提高运算速度的同时,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二,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计算教学是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构建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环节。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中通过深入理解算理,寻求算法策略,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计算能力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能够进行算法的设计与数学表达。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算术运算,而是更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强调计算活动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培养其终身学习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整合计算资源,培养生本观察思维

教师可加大数学学科中计算资源的整合力度,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对教材整体内容进行宏观梳理,对接学生实际生活,围绕核心知识主线,筛选、整合计算资源,构建计算教学的框架。教师还可发掘各单元教材内容中计算知识的关联,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计算知识联结在一起,形成完善的计算知识体系,丰富计算课堂教学感性认知素材,降低学生学习计算的难度,为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数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整合计算资源,对接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学科知识。面对从生活中提炼的问题,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加强对数学运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超市中各货架物品的价格单,以及购物结算过程,为学生展示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结合超市中的物价板书问题:一斤苹果3.48元,一斤火龙果7.98元,小红想买两斤苹果和两斤火龙果,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对这种结合生活常识的问题,解答兴致较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增加实践内容,要求学生进超市观察日用品、米面粮油等的价格,并计算一百元能买多少东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获得计算经验,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需要对准的是小数点而不是数字位数,强化了对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课堂中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助于提升计算能力。

(二)强调计算规范,培养生本直感思维

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教师要强调计算的规范,为学生制定计算步骤模板,让学生明确了解每一步计算环节的重要性。不论是日常计算练习还是作业布置,教师都要以规范计算为检查标准,要求学生遵循规范的步骤进行计算,以减少计算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重视计算步骤,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相关内容时,教师板书算式“1209÷3=?”,要求学生观察算式,并对其答案进行估算,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确答案是三位数。教师继续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出403的答案,跟估算相同;但有部分学生省略计算步骤而得出43的答案。教师请错误答案的学生板书计算过程,让学生寻找错误之处,正确计算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步骤,能够轻松找出省略掉的计算过程。教师邀请学生上讲台对错误过程进行修改,经过演示正确计算步骤、修改错误计算步骤的过程,学生结合之前的估算,明白计算步骤要按部就班,不可以省略,对规范计算形成正确认知。

(三)梳理计算算理,培养生本抽象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重,接受能力较强,喜欢有趣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操作步骤,明白其中蕴含的算理。学生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需要理清计算思路,梳理计算算理,形成计算知识框架结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题,积累计算经验,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计算的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板书11×33,引导学生把11分成10+1,或者将33分为30+3,将算式转化为11×33=(10+1)×33=10×33+1×33=363,也可以转化为11×33=11×(30+3)=11×30+11×3=363。学生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自主转换解答问题,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如此转换,如果遇到29×27这种个位数字比较大的情况,就不知道如何转换。教师先为学生梳理乘法的含义,11×33代表11个33,或是33个11,利用多媒体展示桃子的图片,一共11排,每排33个桃子,先计算出桃子总数是363个,通过动画的形式播放11排桃子变成10排和1排两部分,要求学生计算10排桃子数量加1排桃子数量的结果,让学生思考总数是否发生改变。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地了解了各数所代表的含义,深化理解了简便计算的原理,面对29×27这一题时,可以举一反三自主转换为(30-1)×27。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概念等,以直观图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冲击,触动学生的心理。教师对图片进行形象化处理,可爱的动画图像让数学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有了期待。直观的图片、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计算算理,让学生在把握算理的基础上,内化简便计算的方法,从而提高数学计算效率。

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可以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香花.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提高研究[J].亚太教育,2022,(11):154-156.

[2]高侠.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探究[J].华夏教师,2022,(12):15-17.

[3]傅晓芹.探讨小学数学的绿色课堂计算教学[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3):144-1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