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方法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丹

北京师范大学台州实验学校 邮编:318020

摘要

体育课程的实施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达到身心统一,培养出健全的身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必须提高对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与现实相结合,将德育教育的知识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德育渗透 策略研究

正文


前言:德育教育既不能依赖于一门学科,也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各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作为一项德育工作,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对此,我们应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以更快的速度将德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由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促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教师进行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体育精神来说,一般都是和德育有关的,也就是说,体育教育中的知识和德育知识有很大的重叠,因此,这也为两者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可能。一个人的德育水平越高,他就越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会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而忽视了体育精神的教育,这就制约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还应注重对体育精神的积极宣传,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能更好地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趋于形式主义

学校以让学生通过考试为目的,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德育教学在体育课上不能有效地进行,学校管理层、老师和学生家长看重的都是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课程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更别说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课中了。在体育课上,学生们仅仅是跑步、跳跃,锻炼一下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变得越来越僵硬,教学过程也不够细致,具体的教学内容也不能落实到位,这就不能满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手段和方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德育进行渗透,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变得多样化,从而造成了传统、单一、不能满足小学生个体化的发展需求,也就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让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老师的教学上。事实表明,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老师们还是采用说教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一声呵斥,这种教学理念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反感,在小学生自信心极度不足的情况下,德育教学也很难进行下去。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德育教育的方法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

在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将德育教学的思想理念与其融合,注重对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传播与应用,进而在强化体育锻炼,保证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与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在进行诸如足球、篮球、拔河等对抗性体育项目的训练的时候,要指导他们与学生一起组建啦啦队,为赛场上的同学们加油打气;当学犯错时,要注意现场的氛围,防止喝彩声的发生;在学生得分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在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体力不支,而想要放弃的时候,要积极地及时地读秒,让他们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就是赢了。这些都是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的重要体现。

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主动寻找德育教育的材料

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体育技巧,还应该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提升,从而让学生的抗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得到加强,所以,体育教学要用德育教育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多种方式,要在体育教育中积极探索。比如,在对学生展开篮球运动基本技术训练的时候,可以用学生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的具体事例,向他们解释在团队比赛中互帮互助精神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容忍和理解,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团队精神。大家都知道,长跑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的忍耐能力和自信心的运动。在长跑训练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长跑的呼吸法,还需要老师们的亲自鼓励,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互相支持,来帮助学生们树立起自己的长跑自信。老师们要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技巧,什么是自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开发软硬资源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以促进德育落实

学校要在课程融合的前提下,主动地在体育课程中开发德育的软硬件资源,以此来武装体育教学环境,增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学校要进行体育场地的建设,准备好各种体育器材和器材,为体育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提供场地和资源上的保证,从而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工作中的渗透质量。其次,学校应主动培养优秀的体育师资,使全体体育师资队伍的全体成员具备较高的德育素质与品德素养;第四,学校要重视高校体育课程在校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扩大学校体育的影响。比如,学校可以每个月组织一次体育团体活动,通过体育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还可以在学校里建立有关的体育活动社团,让学生们在不断地加强自己对体育知识的认识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社团的引导下,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德育品质。总而言之,学校要保证校园内体育文化的协调沟通,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德育教育水平,促进体育教育中的德育目标的实现。

结语: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许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没有注意将德育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渗透。这不仅会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因此,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教师还应注重对德育渗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差异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认识到德育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和优势,保证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子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3)43.

[2] 王海祥,尚辉.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J].田径. 2019(10)123-124.

[3] 单文成 .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0(29):124-125+1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