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红色文化;大学生:入党教育
正文
基金项目: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思政专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项目编号XGY2022K00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思政专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项目编号:2023SJSZ06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中熠熠生辉,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培育出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还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磅礴伟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党建和教育中高校党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首要阵地。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的优秀代表,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柱。在栽培大学生党员、提高大学生党员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将红色文化融合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新时代,高校党校应进一步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校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党员炽烈的爱国之情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底色。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生长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富裕的年代,没有经历过革命先辈们淌过的泥泞,没有经历过老一辈披荆斩棘开辟道路的时代,而他们也仅仅只能通过课堂讲授、阅读书籍和网络影视等途径去了解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并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个战争年代,对红色先辈或者历史事件记忆也十分模糊。因此,高校党校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激发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情怀,勇担时代使命,铭记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以身报国的伟大品质。具体而言,通过校园故事会宣传英雄人物事迹、视频展播红色影视等,让大学生党员沉浸式体验在红色文化,心系祖国和人民,勇担时代使命和责任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有利于涵养大学生党员高尚的道德修养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党员教育提出了进一步严格要求,然而一些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新时代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思想道德修养又是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是衡量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尺度,是体现党员干部为人、做事、立德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加强是一项迫切的工作。红色文化具有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将红色文化嵌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党员,在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到警示作用,以优秀共产党楷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三)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党员坚定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外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对我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因此帮助大学生党员认识到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很有必要。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基石。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工作中,不仅有利于开展高校党建创新性工作,而且使红色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新征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丰富内涵,推动其创新发展,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激扬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的现实困境
当前,一些高校党校在摸索红色文化融入入党教育培训中做出了努力,也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在实施情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红色文化的融入内容缺乏时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具体而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同样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但是,培训过程中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红色文化的融入内容缺乏时效性。红色文化虽然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但因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深远影响,若是教师依然照本宣科,不考虑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语言特点,那么入党教育培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网络平台的出现正在渐渐弱化了教育者的权威,青年大学生可能在网络的交流学习中被引导,故缺乏时效性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二)红色文化的融入方式缺乏吸引力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跳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不好奇一成不变的旧事物。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需要挖掘他们喜爱的方式,持续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好奇心。但经过调研可知,目前有一些高校的党校向大学生党员发放学习资料的形式有些守旧,还像以前一样只发纸质文本资料,往往忽略新时代的“四微一端一平台”等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导致红色文化无法更好地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同时,还有一些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入党教育的时候,一般只带着大学生党员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博物馆或者红色革命纪念馆,对其涵盖的红色内容及其历史背景了解少之又少,根本无法真正地理解其涵义及其背后蕴含的内核精神。
(三)红色文化的融入效果缺乏显著性
高校党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入党教育培训,不仅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丰富其知识体系,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向主流价值观靠拢,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持续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但经过调研可知,目前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参加培训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不会主动思考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更不会自主地搜集相关红色文化资料,不会主动地把自身学习生活等经历与红色精神内核联系起来,这就导致高校党校培育实效性不理想,大学生党员思想进步缓慢,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同时,一些高校党校在入党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浮于表面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言入行效果不佳,红色文化也就无法真正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入党教育培训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入党教育培训中能更好地创新高校入党教育工作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工作实效性。
(一)专题党课:筑牢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增强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中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作为重点内容要充分利用好思政微党课这一新模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旨在讲通理论,讲活伟大精神。具体而言,第一,授课主题要与红色文化紧密相连,全面体现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红色文化。例如,在党课上讲授红色故事、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红色文化纪念观建立的背景等等,教学内容的新意与乐趣,持续吸引大学生兴趣,引领大学生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成功经验中,坚定四个自信,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砥砺报国之志,第二,改进党课教学方式,将红色主流文化融入与时俱进的形式中去,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尝试。具体来说,创新党课讲课方式不再拘泥于单向的枯燥讲授,更多地着重课堂互动与交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根据课堂专题设定具体情景,理解具体内涵,组织大学生分组讨论,上台发表观点,不断发散大学生思维,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引导大学生党员主动参与课堂、乐于探索课堂、积极回应课堂,从而在根本上,让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培育的实效性得到大大提升。
(二)技术赋能:激发红色文化发展新活力,提升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青睐度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让过去的红色文化教育从平面的书本走向三维空间体验,加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体验感与协同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例如运用“四维一端一平台”来吸引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具体来说,第一,积极开拓高校官方微信、微博、微课、微视等平台,设置红色教育专栏宣传红色文化,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党建网站或者团委网站开设红色文化主题专栏,让其逐渐吸引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第二,高校可以依托网络平台传播快、内容多个性化等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忠义正直、自强不息、爱国精神、为人民服务等优秀内容,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培养优秀品质,激发高校大学生党员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主动地投身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的具体实践中。第三,发挥大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学生党员主动学习“学习强国”,根据学习成果拍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专题短剧,以每天一集的形式将有趣优质的党课内容推送给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红色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坚定学生党员四个自信与理想信念。
(三)实践活动:站稳红色文化实践主战场,提升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因此,高校党校开展入党教育培训要坚持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中来,而且要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考核环节中融入实践环节的考核,并在最后成绩中体现,提高党建育人的实效性。具体来说,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世代传承的密码。高校在进行党校教育时要充分运用经典红色节日,例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或者时间节点去组织大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地,既让他们感受红色文化的特有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实质的同时,还让他们记住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体会中国人民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艰辛,进而实现红色文化内化于心,红色精神外化于行。除参观红色场地之外,还要鼓励选拔一批表达能力好的大学生党员担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的志愿者。最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宣讲团,在社区、公园、企业等公众场所进行“红色故事微讲堂”实践,在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同时,还能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王晗宁.时代新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文化底蕴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3):33-36.
[3]张烁.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困[N].人民日报,2019-03-19(01).
收件人: 周先生
手机号码: 18852117912
所在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九里街道
详细地址: 襄王南路1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