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人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以《我的“自画像”》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交际语境;写人习作;教学策略
正文
语言文字承载着重要的交际功能。新课标对写作的学段要求中都体现出更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真实情境的创设,更注重学生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当前习作教学中,大部分老师缺乏对情境与习作之间内在关联的重视,情境创设效果不佳。交际语境视域下的习作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习作要求相契合,能够加强情境和习作的内在关联,充分发挥交际语境要素的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一、交际语境的内涵和外延
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围绕特定话题,以读者为中心进行书面交流活动,强调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达成交际目的。主要涉及读者、作者、目的、话题、文体和表达六个要素,需要关联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在《我的“自画像”》中,读者是新来的班主任,新班主任对自己完全陌生,还要让新班主任尽快熟悉自己。其交际目的是让新班主任尽快熟悉自己,不同的交际目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就不同。
习作话题多是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 或者生活中经常应用的书信、倡议书、推荐书籍等等。
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恰当的文体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
交际语境写作中,写作表达会受到读者对象的影响,只有合乎语境和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形式 才是最优化的语言表达。
二、写人习作教材解读
(一)交际性
统编版教材习作板块注重真实交际情境的设置,放置于一定情境中的习作。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的“自画像”》创设的情境是向新来的班主任老师介绍自己,这样的情境真实,具有很强的交际性。
(二)生活性
在统编教材的写人习作中,写人习作的写作对象都是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人,紧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我的“自画像”》中的写作对象是我自己,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观察自己,映照自我内心情感。
(三)梯度性
结合写人习作螺旋上升的能力结构安排,三年级时写过《猜猜他是谁》,已经有一定的“画像"经验,而且同学们也特别喜欢在课余时间画一些漫画人物,对画画的兴趣特别浓厚。因此四年级《我的自画像》的教学要求是梯度的体现。
(四)互动性
统编版教材写人习作特别重视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例如,在《我的“自画像”》中指出:写完后,读给家人听。这其中就有很强的互动意识,不仅在课堂上和同学互相评价,同时回家后和家长互动。
三、 基于交际语境的教学策略
(一)分析习作语境,联动发挥功能
《我的“自画像”》中,教材已经设立了任务情境——假如你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在充分研读教材后,发现这个任务情境最好是继续沿用,本次习作前面是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是对前面口语交际内容学习的检验。让新班主任快速熟悉班里的同学是交际目的,因此这个交际情境是不可替代的。
(二)勾连前后教材,准确定位目标
《我的“自画像”》是在前面6个单元的基础上的一个新认知。《我的“自画像”》的写作要求是从多方面围绕特点写人物,学生对找到人物特点,选取事例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次是从多方面撰写人物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索和表达自我。因此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以“让新班主任快速记住自己”为任务驱动,在真实情境中,能从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多方面认识并介绍自己。
2.能抓住显著特征把外貌写得有趣、幽默,能用典型事例把特点写清楚,让人印象深刻。
3.能主动与他人分享习作,并根据建议修改。
(三)依托习作支架,细化过程指导
在《我的“自画像”》中,主要运用例文支架、图示支架和问题支架。
1.图示支架
在教学“外貌”片段时,让学生自己先说会如何介绍自己的外貌,这也是对前面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一个检测,发现学生自我介绍总是围绕在五官的问题后,借助爱因斯坦、姚明、班级同学等三幅漫画这一图示支架,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外貌”这一核心概念并抓住外貌的显著特征来写。外貌不仅包括五官还包括身材、衣着、配饰等等,最后达成认识:要抓住自己外貌的显著特征就能把自己写得像。
2.例文支架
教学时紧紧围绕让班主任尽快熟悉自己——对自己印象深刻这一交际目的,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往往能让大家印象深刻,因此在外貌教学上还要往前走一步,让自己介绍的语言幽默起来。借助例文支架,有针对性地出示幽默风趣的例文,让学生模仿。
3.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帮助学生理清用来证明自己特点的具体事例。问题支架一:“除了外貌,你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特点想让新班主任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思考除了外貌之外的其他特点。当学生选定特点后,先叫学生自己说说特点,审视学生说的特点与事情是否匹配,不相匹配的话需要另外选择事例。
当学生说了自己的具体事例后,用问题支架二:“特别是后面说的那件事一下子让我对你爱唱歌的特点就印象深刻,大家有什么启发吗?”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其他特点印象深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整个习作过程遵循“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运用三个支架,细化过程指导,激发学生充分思考,让学生学有所依。
(四)聚焦习作评价,培养交际意识
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强调习作的交际功能,在习作评价中要凸显交际意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评价单,习作评价单要从学生自评和同学之间互评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体转向学生自己、同学、教师多元评价。
四年级下册《我的“自画像”》中的读者既包括未知的新班主任,也包括同学、家长。教师提供的这个评价清单增强了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习作交流,突出习作评价的交际意识。《我的“自画像”》评价清单,主要围绕“写得像”和“令人印象深刻”两大评价要点。这一清单紧扣学段目标和本课习作要求,让学生、家长有“标”可对,凸显交际意识。
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习作要求相契合,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人习作教学策略,能有效地融入任务情境,全面联动交际语素,提升写人习作的教学效果,能帮助解决学生习作动机缺失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交际目的,从而让学生有表达欲望,大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
[2] 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4]陶颖.交际语境视域下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成都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