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荟芸

甘肃省金昌市第二小学 甘肃省 金昌市737100

摘要

STEAM教育理念以学科交叉性为立足点,以提升学生多维能力为最终目标,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丰富性、趣味性、丰富性,同时对于实现学校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STEAM教育理念为导向,重点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


关键词

STEAM教育理念;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探索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数学、美术、科学、英语等学科知识,来辅助语文知识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单一语文课堂中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进而获得学科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STEAM教育理念为导向来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能够使小学生获得动手与实践、学习与思考空间的延伸,在营造生动和谐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情趣、思维智慧、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与感性思维向抽象与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小学生认识与感知世界、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依赖直观体验。而美术课程作为小学教育阶段契合小学生认知与思维水平的学科,其五彩斑斓的图画、线条、构图等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在STEAM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与美术跨学科教学,将美术知识与元素渗透到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图画素材,也可以引导学生以美术视角来分析语文文本中蕴含的美与内涵,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获得语文学习与美术创作兴趣的双重培养。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收录了课文《北京的春节》,描述了北京春节的过节准备,展现了独属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情节与节日浪漫,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在STEAM教育理念下将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教师就可以依据课文中提到的过年准备工作来引导学生们进行手工制作,如教师指导学生们剪窗花的技巧,要求学生们利用美术手工材料以及剪裁、雕刻等剪纸艺术创作手法来完成窗户手工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在剪窗花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想象力,大胆创作别具一格的窗花样式,以加深学生对春节辞旧迎新、接福纳祥喜乐氛围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与能力。另外,在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教学时,文章对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致进行了形象描绘,但小学生对小兴安岭的了解极为有限,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风光,而后为学生们布置跨学科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课外知识积累,任选季节来描绘小兴安岭的别样风景。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用画笔将课文中的文字描写转化为图像再现,实现了学生自主兴趣驱动下的语文与美术跨学科高质量学习。

二、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科学教育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启蒙与发展学生科学探索意识、严谨缜密科学态度的重要窗口,但对于思维认知水平薄弱的小学生而言,理解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基于这一现实以及STEAM思想导向,语文教师就可以以跨学科思维来链接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也就是以语文教学内容为基准来引导学生们思考语文内容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下探索生活科学现象、接受科学文化知识。

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课文教学时,文章中提到了雪孩子为了救火,最后变成了水、水汽和白云,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科学课程中的物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雪受热变成水,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凝结成云的动画视频,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来梳理这一科学变化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雪孩子变成云这一过程。再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课文时,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在跨学科教学导向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呈现大自然的物种多样性,学生在观看与欣赏各种动物、植物以及思考各种气候现象、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提升自身的自然认知,进而正确认识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养成以学科视角观察生活事物的意识,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与德育学科的融合

立德育人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使命,一定意义上来讲,德育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依托学科教育土壤来渗透德育教育,同样可以促进各学科教育功能的发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培养应试教育需要的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知识与能力、品德与素养全面提升以及具备正确价值观念、是非观念的综合型人才,这一点,便为STEAM教育理念下实现小学语文与道德与发展学科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小学语文学科人文功能、德育功能的协调统一提供了重要保障。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收录了课文《落花生》,通过讲述“我”和家人一起种花生、吃花生,并在父亲引导下思考花生好处的故事,传达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由落花生领悟人生道理,课文教学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形式,落脚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以“体面做人与脚踏实地”作为语文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衔接点,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中只懂“体面做人”或只懂“脚踏实地”对别人好的案例,并总结这种行为与品德对他人、社会的现实影响。以跨学科主题为切入点来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主观思考,既能够以生活实例来辅助学生对“花生”品格的理解与接纳,同时也可以启蒙学生“不能只讲体面,应当脚踏实地”的思维认知,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进一步丰富、德育教育深入推进、小学生“默默奉献、不贪慕虚荣”良好品格塑造的多赢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作为切入点来引出语文教学内容,以奠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人文基调。比如,教师可以分享班内同学勇于承认考试打小抄的错误行为,由这一生活案例引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勇于承担错误、知错就改的知识。紧接着,教师可以用教学语言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战国时期有一对“欢喜冤家”,其中的将军一直对上卿不满,但是他们最后和好,变成了最好的朋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德育课程知识点的铺垫来引出语文教学内容,进而在讲解语文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德育教育,使小学生既增长了语文知识,又受到了德育教育,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素养、品格培养。

 

结束语

总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创新,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现了各学科知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增长与素养提升的过程中获得了全学科、全方位、全面性的发展,同时真正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学科兴趣、人文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全面解读与精准把握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精髓,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人文情感提升的主阵地,进而为小学生逐步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鹏.树立STEAM教育理念把教学主导地位还给学生[J].小学科学,2024(04):64-66. 

[2]谢巧津.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 ——对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四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3(10):38-40.

[3]江毅君.学科融合从单一语文教学走向综合语文教学[J].读与写,2019(3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