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闫慧敏

菏泽市东明县第一实验小学 山东 菏泽274500

摘要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课标进一步肯定了小学数学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数学教师改革教学观念、实践新型教学方法来培育学生观察现实世界的数学视角、思考现实世界的数学思维,同时使学生掌握表达现实世界的数学语言。而大单元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在学习整合后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逐步建立单元知识整合与应用思维,这与小学数学所承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不谋而合。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分析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途径主要表现为感性与形象思维,但同时,小学阶段的教育又需要达成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的跨越目标。但是,传统数学课堂所沿用的授课模式主要为对教材进行按部就班地讲解,这种模式在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认知与逻辑整合思维培养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大单元教学思想,可以打破数学教材单元束缚,建立同一主题下不同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长效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探究科学化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思路十分必要。

一、核心素养下数学大单元教学思路

(一)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其教学进程同样应当为新课改目标的达成服务。因此,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就需要把握数学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职责,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进行细化,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大单元教学过程,使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具体学情,体现明确的层次性、可实现性、可评价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不同学情学生能够在其现有能力水平基础之上取得进步与发展。

(二)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大单元主题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统领作用,而若想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深刻地理解与应用大单元主题相关知识,就需要数学教师对同一主题下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等进行充分整合,而后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以上内容,进而获得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数学逻辑整合思维的有效发展,同时为接下来的大单元教学环节做好内容铺垫。

(三)搭建大单元教学情境

如上所述,大单元教学的本质就是对同一主题下碎片化数学知识的整合教学,以及对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有机引导,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复杂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对于认知水平、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的小学生而言,沉浸于这种全新的教学过程将面临极大挑战和学习负担。与此同时,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侧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首先围绕大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来搭建教学情境,以此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沉浸情境中获得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体验的丰富。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生活内容对小学生知识与视野拓宽的深入影响力,所以在大单元情境创建时,教师应当保障情境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要能够带给小学生经验与情感共鸣。

(四)实施大单元驱动任务

大单元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是大单元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思维创造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在设计驱动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将学生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标准进行任务小组划分,而后引导学生们根据个人的学习优势来明确各自的职责,如组长负责任务实施过程的统筹、调度以及监督工作,数据员负责调研、筛选、整合与记录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汇报员需要整合任务小组观点与结论,进行成果汇报等。通过小组细分、权责分明,学生们的大单元驱动任务的完成将更加有序和高效。

(五)开展大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整个大单元教学链条中的作用在于反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为教师调整教学规划和方法提供数据支撑。以往教学评价中,教师主要通过书面试卷考评和课堂作业测验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模式产生的数据单一、片面、低效,同时不适用大单元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教师就需要统筹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以获得最全面、完整和有效的评价结果,进而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例讨“数据与统计”大单元教学实践

数据统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广泛分布于各个学段数学教材中,同时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数据与统计”为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关于数据统计知识板块的完整框架。

首先,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①了解数据统计的意义及实际应用;②掌握数据统计的表示方式,能够准确分析不同统计图中的数据意义,并提炼关键信息;③能够应用数据统计与分析知识解决生活难题;④养成以数学统计视角分析问题的思维。

其次,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根据大单元教学主题和目标,教师可以整合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知识点进行大单元教学。

第三,构建大单元教学情境。基于趣味性、生活性、探究性原则,教师在开展“数据与统计”大单元教学时,可以设定以下大单元教学情境——超市里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如果我们想清楚地了解各个商品的价格,可以怎么做呢?

第四,实施大单元驱动任务。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布置以下驱动任务:①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数据与统计”大单元知识点,并列举相应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②请结合本班同学体质健康测评数据,任选测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概括本班同学在该项测评项目上的数据特征。

最后,开展大单元教学评价。根据学生们小组探究驱动任务的过程以及各小组汇报的探究成果,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小组之间互相评论,明确提出其他小组的优势,比如“思维导图的内容很全面,有很多内容是自己忽视的部分”“数据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很精细,列举的生活应用例子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自己的知识不足”“以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进行了相同数据的梳理,并且全面地概括了图表数据”等;其次由各个小组成员阐述小组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因数据遗漏而不得不返工等;最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要点名赞扬表现良好的小组和个人,同时提出各个小组任务完成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们改善与规范。

结束语

总之,相较于按照教材架构进行碎片知识的讲解,现代教育更加侧重数学知识的整合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而大单元教学思路恰好能够通过整合大单元主题下的碎片化数学知识来引导学生沉浸大单元情境、完成大单元任务,最终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师就需要树立大单元教学思维,秉持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和成就学生的教学方向来开发利用大单元教学优势,切实保障数学教学和学生素养培育的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潘培霞,郁雯.聚焦数学大单元,提升整合实效性[J].四川教育,2023(02):37-38.

[2]魏振玲.小学数学主题情境大单元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兰大附校主题大单元情境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为例[J].新课程,2020(21):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