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做起构建清明社会 家园共育建设良好家风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益洁

​(甘肃省妇联保育院,兰州730000)

摘要

邪教存在于我们身边许多隐蔽的角落,其危害之深重使得反邪教警示教育系民之所向、势在必行。当前反邪教宣传教育存在主体相对狭隘、内容缺乏完善、方法较为单一、宣传氛围不浓等问题。幼儿园作为 3-6 岁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净土,是儿童从家庭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在他们一生的发展和成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反邪教宣传教育在幼儿园起就需被关注,本文将反邪教宣传教育置于幼儿园教育场域,面向幼儿开展教育活动、面向家长开展宣传活动,将反邪教思想渗入每个家庭,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宣传至一个家庭,促进每个家庭良好家教家风的建设,具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反邪教宣传教育;良好家风;幼儿园

正文



(本文系“2024年度甘肃省反邪教工作研究一般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路径研究)


一、幼儿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势在必行

邪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源于邪教组织对成员的控制和洗脑,更因为幼儿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使其更易受到邪教思想的影响。在心理层面上,幼儿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形象直观的,因此对于邪教所宣扬的超自然主义内容容易产生好奇和吸引,导致其认知和世界观的扭曲。在生理层面上,邪教的医疗观念往往是非科学的,对正常的医疗保健知识持否定态度,这可能导致幼儿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遭受忽视,增加了患病的风险,严重威胁其生理健康。教育方面,邪教常采取封闭式教育模式,限制幼儿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还阻碍了其社会交往的发展。

另一方面,邪教的兴起和传播对幼儿成长环境,即幼儿所处的家庭和教育环境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邪教的渗透破坏了家庭和谐,幼儿作为家庭的一员,其心理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据统计,超过30%的家庭因为其中一名成员加入邪教而出现了家庭矛盾,这直接威胁到了幼儿的心理安全和健康成长。邪教的侵蚀扰乱了教育秩序,影响了幼儿园及学校的正常教育环境。最后,邪教的传播降低了幼儿家庭成长环境的品质,使得幼儿在错误的价值观念中成长。邪教对幼儿成长环境的消极影响是全方位的,凸显了其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层面的破坏性,必须引起重视。

二、开展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底层原则

新时期反邪教宣传教育存在着主体相对单一、内容不完善、方式方法单一、氛围不浓等问题,鉴于邪教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及其背后家庭的危害之深重,“从幼做起”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通过幼儿园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反邪教思想渗入每个家庭,丰富当前反邪教宣传教育的主体、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家园合力为幼儿能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纯净的幼儿园与家庭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努力使反邪教宣传渗入家庭中,促进幼儿家庭的良好家教家风建设。由于幼儿园面向的教育对象具有稚嫩性、单纯性等特点,依托幼儿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既是必要的,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开展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要紧密结合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所处的成长环境进行,我们首先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当下,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实施的科学性原则强调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确保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邪教危害的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宣传内容的科学性、宣传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反馈的科学性。宣传内容的科学性要求教育内容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与事实,既要深入浅出地向幼儿及其家长介绍邪教的本质和危害,也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接受能力。这就要求幼儿园工作者和家长深入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宣传材料和内容。宣传方法的科学性要求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应基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灵活适用。宣传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绘本阅读等,这些都是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应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评估反馈的科学性是指宣传教育活动结束后,应当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反馈给幼儿园和家长,指导后续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评估工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获取情况,还要考察他们的行为变化和态度转变,确保宣传教育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渗透性原则

“家园共育”理念的引导下,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应遵循渗透性原则,旨在将反邪教教育融入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这一原则要求教育的无形化、日常化,超越形式化的宣讲,通过不经意间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实现此目标,幼儿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策略,如将反邪教教育内容植入各科目学习中,利用故事讲述、绘本阅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幼儿在生动趣味的活动中理解反邪教的基本概念。同时,幼儿园与家庭的联合至关重要。通过组织家长学校、开展家长会、编制家庭教育手册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反邪教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还可以将反邪教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活动中,如在节日庆祝、主题教育活动中,无形中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渗透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幼儿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培养其远离邪教的坚强意志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家庭环境实际情况,持续优化教育方法,提高反邪教教育的实效性。

(三)适宜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强调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必须贴近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教育实际,确保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制定策略时,必须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发展特点,以便量身定制合适的宣传教育内容。对于低龄幼儿,我们可以运用童谣、故事、图片书等形式来传递反邪教的理念,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对于高龄幼儿,则更应采用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互动性更强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诱惑。据统计数据显示,根据幼儿的年龄分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适应性原则的实施将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效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园共育”的背景下,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中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预防和抵制邪教渗透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幼儿来说,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道德素养。道德教育应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讲解、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吸收正面的道德价值。其次,科学设置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避免生硬灌输或简单模仿,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从而间接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开展反邪教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对邪教有基本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知道何为好何为坏,对错误的价值观能够拒绝。再次,强化家园协作,共同促进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互动活动等形式,将家长纳入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共同商讨和设计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教育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还能在家庭生活中更好地延续和加强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最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正面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同样不可或缺。总的来说,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通过综合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为幼儿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制定有效的反邪教宣传计划

要确保幼儿园在家园共育背景下有效地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这一计划需要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心理特性,同时将家庭教育的资源与力量整合进来,共同构建反邪教教育的立体网络。

一方面,实施计划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表明,教师在反邪教宣传教育中扮演着核心的传递者角色。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专业开发机会,让教师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引导幼儿远离邪教的危害是制定计划的关键步骤之一。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家长一起确定反邪教教育的具体目标至关重要。这些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幼儿辨识邪教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等。随后,反邪教宣传计划应分阶段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相应的宣传内容与教育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幼儿,可以采用直观、简单的方式;对于高年级的幼儿,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会等形式,加深理解与认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是成功执行反邪教宣传计划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形式与家长展开合作。定期向家长提供关于邪教知识的资料,提醒他们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及时与幼儿园沟通协作,共同帮助幼儿正确面对。最后,反邪教计划的制定应具备可评估性。幼儿园需定期检查与评估宣传计划的执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对计划进行调整。

 一个有效的反邪教宣传计划应当以幼儿的需求为核心,综合考虑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资源,通过不同阶段的目标设定,明确的角色分配,以及定期的评估与反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适应幼儿年龄特征的宣传教育活动

鉴于3-6岁幼儿的稚嫩性及相应幼儿教育的特殊性,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开展反邪教宣传和教育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特点。针对这一特定的年龄段,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具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具体性原则要求将抽象的反邪教知识转化为具体、易懂的概念,因为幼儿更容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材料理解和吸收新信息。趣味性原则指出教育内容需要设计得既有教育意义又充满趣味,这样才能有效地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参与性原则则要求活动的设计应该鼓励和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通过与幼儿进行互动式学习,能够更直接地观察到他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育策略以适应孩子们的需要。因此,在开展适应幼儿年龄特征的宣传教育活动时,应结合这些原则,采取多样化、有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如绘画、手工、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到反邪教的知识,并在互动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判断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地防范幼儿受邪教侵害的风险,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四)拓展宣传空间加强幼儿家长的宣传教育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反邪教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入性,必须拓展宣传教育的空间,并加强对幼儿家长的宣传教育力度。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宣传渠道与丰富的宣传资源,以及提高家长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幼儿园需要利用现有的校园资源,如公告栏、家长学校、校园网站等,发布正面宣传资料和反邪教知识。通过这些渠道,可以提供给家长更多关于如何识别邪教组织的标志、邪教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其影响的信息。例如,校园宣传栏可以定期更新相关宣传画和教育资料,将幼儿园的防邪教教育活动展现给家长,使其成为家校合作的窗口。利用社会媒介和互联网平台是拓展宣传空间的另一重要途径。依托互联网这一便捷平台,幼儿园可以创建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及时推送权威的反邪教教育信息,增强家长对邪教活动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同时,幼儿园还可以策划在线主题讲座、互动问答等活动,吸引家长的参与和关注。家长会和家访活动也是拓展宣传空间的重要途本文系“2024年度甘肃省反邪教工作研究一般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反邪教宣传教育路径研究径。家长会不仅可以是交流孩子成长情况的场合,也可以作为教育和传递反邪教知识的平台。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在家长会上进行讲解,对邪教的识别和防范进行专门的指导。家访活动中,教职员工可以与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传达反邪教的知识和态度,同时考察幼儿的家庭环境,为家庭成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幼儿园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反邪教教育中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观念形成。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父母志愿者活动、学校反邪教宣传大使等形式,激发家长的参与度,使其成为防范邪教的积极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也会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拓展宣传教育的空间,全面提高幼儿园及家长的反邪教教育能力,不仅有助于保护孩子免受邪教的侵害,更是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为幼儿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结语:

幼儿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必要性。依托“家园共育”开展宣传教育,一方面以幼儿为教育主体,开展多元化的幼儿园反邪教教育活动,引导家长共同承担反邪教教育的责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积极参与幼儿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让幼儿了解邪教的危害、坚决抵制邪教、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以家长为宣传对象。通过“家园协作”渠道,将反邪教宣传深入到幼儿背后的家庭中,引领家庭成员认清邪教面目、自觉抵制邪教,为幼儿做好榜样,进而形成适应幼儿园教育实践、体现“妇联”家教家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宋李梅.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推进幼儿深度学习[J].华夏教师,2018(14):52-53.

[2]刘梦凯.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幼儿园深化家园合作的路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DOI:10.27048/d.cnki.ggzsu.2023.001415.

[3]刘卫卫,刘美霞,陈晓梅.数字化时代微信群赋能家园共育的现实样态和实践策略[J/OL].当代教育论坛,1-12[2024-05-07].2024.0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