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荣华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 336300

摘要

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肩负着越来越多样化和综合化的使命,在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回到感情的教育之中,回到语言文学对学习者的人文感情的培养上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日益多样化、综合化,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取与积累,更要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对文学进行人文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的实际沟通和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最终实现对语文素养进行全面提升的目的。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1.情境教学的涵义

“情境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一门课上,通过有目标地设置情景,实现了课程知识与情景相融合,然后把学生带入情景,促使对教育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感知和认识,从而实现高效率的教育目标。将情景教学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上,可以帮助把复杂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情景,带给学生更为直接的感情感受。同时,情景教学也可以将语文课程的人文特色发挥到极致,带给学生更多的情绪鼓舞。

2.高中语文应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探析

我们都知道,语文既是人类交际的手段,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相对于其它年级而言,高中的语文更偏向于语法、写作等方面的教育,由于自身的复杂以及教育方式的单调,导致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的热情越来越低,从而严重地降低了中学语文教育的总体效能。建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课堂,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许多问题,还可以把复杂的东西变简,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带给学生更加直接的情绪感受,最后实现了以情动人、以情动人的教育结果,符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育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开展情境教学的现状

1.高中语文的情境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景教学,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搭建,引发学生的认识矛盾,指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但是,很多语言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对情景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加以严密的掌控,让学生仅仅跟着老师的步伐,反复地复述着,却没有去了解和反思课程的内容。

2.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教学是一种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其中,“情景化”的关键在于情境问题。从对情情境题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导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通过讲故事、旧课回顾等情景问题的设计,来实现对新的内容的导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多地是在对文字的继承上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文本的基础问题进行的,学生可以在文本中寻找到既定的答案。

3.教师观念上对情境教学的不认同

尽管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认可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他们也认为,情境教学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影响,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设定,主要是将其限定在一些内容较少、较简单的课程中,将其当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调味品,或是对学生前期认真听课的一种奖励。另外,也有些老师把“情境教学”仅仅看成“情境问答。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1.联系实际生活,用生活展示情境

语文的源头是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现实的世界中对语言进行感知和解析,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储备更加充实,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将现实生活呈现情境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就是将课本中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从而开启了学生的人生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让他们对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进行剖析,学着把握说明事物本身的特征,或者是对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进行解释,都离不开学生的现实生活。课文中所体现的一些时代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教学中也能将他们原有的人生感悟,让他们接近文本,感知文本。创造生活情景,一方面可以将生活导入课堂,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启发意义的人生情景带入其中,通过对课本中的情绪和逻辑进行推理或感悟,培养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神奇效果。在讲授关于“亲情”这一话题的《背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回忆中被家人感动的一件事情,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用生活中的亲情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使得文章中描写的一切不再空洞,远离学生的学识,而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深切关爱[1]

2.情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情境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与新课改下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情景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已不是“教师主导”的课堂,学生已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具有情境的教学活动,已经不再是教师公开课中丰富教学形式的一种手段,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能够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并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重要支架和重要工具。这就是“情景教学”,即“情景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初读此类小说的学生。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中的感情,我们必须先了解林黛玉和贾府之间的关系,了解林黛玉在“寄人篱下”的处境。所以,老师可以不用“详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绘制”“红楼梦”中人物的“家族关系”,从而理解“林黛玉”入贾府时的“背景”。在这些问题中,有两个较难理解的问题。第一,林黛玉住在自己姥姥家里,怎么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第二,在寄人篱下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表达法,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

3.在多媒体辅助下创设阅读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造阅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小说、议论文和散文等多种形式的作文,有些作文叙述了生活中的趣闻轶事,有些作文描绘了美好的景色。要将这些画面与资料呈现,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与形象资料进行整合和重组,使之成为生动活泼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气氛,使学生进入阅读的环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音乐,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中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白居易《琵琶行》进行教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去欣赏,去体会。在学生们聆听了琵琶的弹奏后,老师带着他们一起朗读《琵琶行》,从而使他们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了琵琶女子的心境。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录像来重现文本中的场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文章的作者都会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优美的风景,或者是鲜明的人物。但是,因为思维的限制,学生很难在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进行构建和应用,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并且能够把自己感受和领悟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进而提升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情境景中去感受知识,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吴春华.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3(6):59-61.

[2] 普蓉.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 2022(16):50-53.

[3] 潘超梅.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18):134-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