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非遗文化融入自制玩教具设计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关键词
抚州非遗文化;自制玩教具;设计制作;教学改革
正文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 抚州非遗文化融入自制玩教具设计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抚州幼师高专为例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XJG-22-107-1
前言:自制玩教具设计制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亲手制作玩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创造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抚州非遗文化融入该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深入了解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非遗文化,激发幼儿兴趣
在自制玩教具的设计制作课程中,引入抚州非遗文化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教育意义的教学策略。非遗文化不仅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引入非遗文化元素,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
例如,在一次自制玩教具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抚州著名的非遗项目——临川剪纸艺术作为课程内容。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剪纸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剪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他们明白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如折纸、剪线、刻花等,并让他们亲自动手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并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和制作剪纸作品。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我们特意选取了一些具有抚州特色的剪纸图案,如莲花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在学生制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最后,当学生完成自己的剪纸作品时,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制作的乐趣,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剪纸的基本技法,更对抚州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引入非遗文化元素,我们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自制玩教具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融合非遗技艺,创新教学方法
在自制玩教具课程中融合抚州非遗技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将非遗技艺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以临川篾编技艺为例,我们设计了一堂充满创意和乐趣的自制玩教具课程。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篾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他们了解这种古老技艺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接着,教师展示了篾编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以及简单的篾编技法,如编织、打结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篾编作品的结构和纹理,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篾编玩教具。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小动物、交通工具等,然后共同讨论和规划玩教具的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动手制作。他们先用细竹条编织出玩教具的主体部分,再用彩绳、珠子等装饰材料进行点缀,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编织方法和材料,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完成了各自的篾编玩教具。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幼儿们的创造力。通过这堂课程,学生不仅学会了篾编的基本技法,更深入地了解了抚州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在游戏中使用自己制作的玩教具,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融合非遗技艺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自制玩教具课程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实践和创新,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篾编技艺自制玩教具作品)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课程的教学中,拓展教学资源是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将抚州非遗文化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拓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引入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实物、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我们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例如,在自制玩教具课程中,邀请抚州当地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可带来丰富非遗项目实物,如临川剪纸、篾编、南丰白舍窑等,并向学生展示这些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学生被这些精美的作品和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纷纷表示想要亲自尝试。不仅如此,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整理了大量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料,如教学视频、图片等。这些资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在课堂上,教师会播放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同时,我们也会组织学生一起阅读、欣赏图片,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最后,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充分融入抚州非遗文化的元素。例如,在临川剪纸课程中,我们选择了具有抚州特色的剪纸图案,如莲花等,让幼儿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通过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我们成功地将抚州非遗文化融入自制玩教具课程中。学生在学习和制作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更深入地了解了抚州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将抚州非遗文化融入自制玩教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见证了学生的热爱与好奇,也看到了他们在实践中的成长与变化。通过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等,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体验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深知,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自制玩教具中,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造力的新一代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叶珍.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数学区游戏中的运用[J].玩具世界.2023,(06):191-193.
[2]王心如,沈佳悦,李琛,等.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调查与探索实践——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主题[J].教育观察.2023,12(27):68-73.
[3]宋东来.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工作优化策略——以辽宁省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为例[J].辽宁教育.2023,(12):7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