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理念下小学语文学科融合实践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学科融合
正文
学科融合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是当下教育工作中的热点话题,更是教师重点研究方向。将各学科间进行关联,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进步,还能强化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实现对知识巩固和复习。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探索学科融合的方法,尽可能塑造综合性较强的趣味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在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时,定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明确学情和需求,更要了解学科融合带给语文学科的意义,才能打破传统学科间的模糊边界,强化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促进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意义
(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因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能和其他学科间的知识进行关联,实现相互渗透,简单来讲,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语文基础,若学生缺乏识字能力,任何学科的学习均不会理想,落实学科间相互渗透,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期间,接触科学、艺术以及数学等内容,这样综合学习方式,定然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进一步促进全面发展。
(二)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若能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相融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创造有趣教学方式。比如将语文和科学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者观察的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并将所学内容整合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提升学习兴趣,还会产生高昂的学习动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践行学科融合理念,能实现对学科间壁垒的打破,养成跨学科学习思维。通过融合学习不同学科,实现对知识和方法的借鉴,能助力学生形成对知识更全面理解。教师再借助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实现解决相关问题[1]。
(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围绕语文教材展开教学,且采用灌输式方法,不仅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单调,还会产生学习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提升,更无法感受到语文学科魅力。但在学科融合理念指导下,教师实现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能贴近学生爱好和生活展开教学,提供针对性教学指导方案。另外,践行学科融合,还能让教师尊重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进行指导,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2]。
二、全面发展理念下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转变自身教学方法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较强的视频,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以往教学中,受教学工具限制,教师无法用视频以及图片等方式展现课文内容,通常选择口述理论来教学,使得课堂趣味极低,小学生活泼爱动,对有趣的事物有充足好奇心理,若对知识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下降。故此,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落实学科融合教育时,定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电子白板以及多媒体已经普及,要针对其中功能展开深入研究,充分思考趣味视频的制作方法。并选择利用网络收集更多和课程内容有关资源,用数字化形式展现。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信息技术课程相关联,引导学生用计算机自行搜索和知识内容有关资料[3]。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主要讲述刘备、孙权在与曹操对战时,出现箭矢短缺的情况,此时已经难以战斗,这时诸葛亮出谋献策用草船假攻曹操军队,让其将箭矢射入草船中,最终借箭成功,并打败曹军的故事。这篇文章在彰显诸葛亮智慧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在未来面危机和困难时,善于动脑、干于创新。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根据文章内容教学,缺乏趣味。在学科融合理念下,教师首先想到将课文和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学生已经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要求其去网络上搜索和这篇文章有关的资料,教学中教师将草船借鉴的内容整合成视频形式,既保证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又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实现对《草船借箭》的高度理解,并学习其中精神和人生哲理。
(二)拓展历史知识,辅助了解时代背景
语文和历史间有着很强粘性,先不论学生未来学习历史需要语言文字做支撑,就拿语文课文中一些古诗内容来讲,就有深刻历史文化和内涵。并且将语文和历史相互整合,不仅能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好奇心理,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历史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定要深度挖掘历史元素,并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或者影视作品,助力学生充分了解文章内容时,还能提升对历史知识认知,助力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其全面成长[4]。
例如,在教学古诗《清明》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兄弟时,这两首古诗当中蕴含中华传统节日,且每个节日都有独特意义,属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之一,教师在为学生渗透古诗内容时,为强化学生理解,可以将“清明节”以及“重阳节”的介绍给到学生。清明节是缅怀先祖,春游踏青的好日子,借助对清明节的了解,来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诗中作者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表达了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重阳节是庆祝,一般会选择和家人登高、插茱萸以及饮菊等,表达人民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也是对家庭团聚的美好寄托,让学生通过对重阳节的了解去理解古诗内涵,明确作者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古诗中渗透历史文化,将这种文化传达给学生,实现语文和历史融合。
(三)拓展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内容,可以用和数学学科融合构建综合教学环节,针对学生情况来创新方法,通过融合情境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准备。从语文教材展开分析,经常有和数学知识相关内容,教师就能与之关联,作出引申,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拓展数学知识,借此助力思维能力提升。
例如,教学《昆虫备忘录》期间,就能用数学知识培养学习思维,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也是学习数学必备技能,为促进学生认真有效观察昆虫,能从中明确昆虫特点。教师就综合数学所传授观察法来设计昆虫观察计划,让学生解放双眼,认真观察昆虫图片,并说出不同昆虫特点。整个过程,不仅能巩固学生观察能力,让其对此项活动产生兴趣,还能完成语文学习中的昆虫观察任务。
结束语:学科融合理念是现代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对发展学生全面能力有积极作用。语文是学科大军的先锋军,自然要第一时间践行学科融合理念,帮助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时,还能拓展其他技能。以往语文教学中,均是围绕教材展开,方法单一,内容单调,学生兴趣不高,阻碍小学语文发展,践行学科融合理念后,实现将语文知识和信息技术、历史以及数学等学科关联,能实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储薇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1):95-97.
[2]朱美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23.
[3]王金兰.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15):14-18.
[4]郭喆.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1):116-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