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题本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
关键词
错题本;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正文
审视学生数学作业的错误以后就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存在某种错误屡次出现的情况,但是在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已经懂得以后,学生的答案又是肯定,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仅仅是完成对作业答案的订正,而并没有考虑引发错误的原因,由此导致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无法真正意义地达到数学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的时间被显著浪费,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此种背景下的教师自然需要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做好对错题的记录,其中错题本便是颇为重要的工具,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一、正确看待错题,鼓励学生记录原因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对错题本的使用是有相当关键的教育意义的,错题本可以助推学生逐渐形成对错题的科学认识,许多学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这些错误不仅是学生理解问题的体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经常性地翻阅自己的错题本,尤其是在课堂中遇到同类型的数学错题时,便可以指导学生细致入微地查阅,学生借助错题本内的记录,可以清晰地发现自己在同类型错误上的思维误区和知识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改进,充分深化数学课堂的表现。此种方法既有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分数除法的时候,发现在课堂计算训练时,许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常常将除数和被除数的位置弄混,从而导致出现计算错误,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引导,要求学生将错误记录到自己的错题本内,详细地写明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对应的正确计算方法,依托此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记住分数除法的正确计算方法,还能够通过反复查看错题本中的记录,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期间引导学生针对性地结合错题本内的记录资源展开课堂学习,助推个性化教学的实现,从而赋予学生更为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帮助是无可忽略的。
二、合理开发错题本,深化学生理解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学讲解为关键点,学生被动地倾听教师的讲解,导致其学习体验并不良好,许多学生甚至并没有形成对应的认识,合理地开发错题本是关键点,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向。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是错题本不仅是记录错误的工具,更是学习资源库,学生在错题本中的记录都是对错题的整理和分析,借助其支撑,教师能够行之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难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其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需要回顾和思考每个错误的原因,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对错题本的利用是能够同步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更新的,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体积时经常出现混淆,不知道应该如何嵌套公式,如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可能会遗漏长宽高的某个数据,最终计算出错误答案,面对此种课堂表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类错误记录在错题本中,而后给予学生必要的语音指导,鼓励其分析自己在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存在概念混淆,或者在记忆公式时出现问题。借助错题本内容的有效支撑,学生能够逐渐理清这些概念,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还可以利用错题本中的记录,在课堂上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此过程中的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全方位锻炼,同时也可以快速地寻找到其中的内涵元素,真正意义地推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
三、布设错题陷阱,鼓励学生记录与思辨
在许多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由很多容易出错的问题的,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明显错误,为此教师便可以尝试着布置和问题相互关联的陷阱,将学生引入到误区以内,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在错误中思考反省,而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调整,帮助其纠正自己的问题并记录到错题本内,此举可以促使学生在错误反思的过程中巩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明确如何进行有效应用,避免陷阱的影响,同时此过程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充实的学习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与发展。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百分数的时候,可以设计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易错点的题目,如“牛爷爷在种地的时候决定先把农场的面积增加20%,可是在增加以后却又想要再减少20%,请问是否回到原来的农场面积?”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往往会直观地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通过实际计算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审题不够谨慎,选择将自己的定势思维代入其中,最终就导致出现错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类易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中,并要求详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明确百分数的基础变化将会引发结果的变化,从而理解此种类型题目的复杂性。
四、鼓励错题本交流,彼此互相学习
错题本不仅是学生个人反思和总结的工具,还可以成为学生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每位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是有所差异的。通过错题本交流,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错误和改正过程,从中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充分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使其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效果,真正意义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互动性的彰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点,还能让错题本的效能得到更为深度的发挥,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错题本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错题本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带上自己的错题本并分组进行交流。每个学生分享自己错题本中的一两个典型错误,详细讲解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和学习。依托此种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能在交流中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知识盲点。而教师则需要充分做好巡查审视工作,及时地关注到学生群体的错题本讨论交流情况,发挥出必要的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建议。
结束语: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深入应用,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分做好课堂教学,更加需要巧妙地发挥出错题本的作用,关注学生的错题与原因,引导其完成记录、分析、归纳、整理等,以此来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深化其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才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巧妙地推进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明旭.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库优化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08):22-23+36.
[2]杨育林.因错而思因思而悟——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实践应用思考[J].新教师,2024,(01):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