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晓英

甘肃省妇联保育院 730000

摘要

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调整,高质量幼儿教育与托儿服务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在这一教育诉求下应运而生的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有机整合幼儿教育与托儿服务,充分给与了0-6岁幼儿连续性、全面性、安全性和专业化的教育与看护,使幼儿能够获得身体、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同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幼儿转换托儿所和幼儿园带给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优化提高了社会幼儿教育资源。因此,本文围绕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幼儿教育;托幼一体化;实践

正文


一、提高教师素质,适应一体化教育要求

托幼一体化师资团队的建设与素养提升是实践这一全新发展模式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不同于以往的幼儿教育和托管教育,托幼一体化的教育对象为0-6岁幼儿,这就意味着必须优化教师团队结构、提升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受教育诉求和生活需要。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幼儿教师作为实施托幼一体化教育的主导者,其在托管教育与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度、对0-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育特征的整体把握将直接影响托幼一体化教育的最终成效。具体来讲,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参加托幼一体化职业培训,掌握最新的托幼一体化教学政策、方向,同时幼儿园应当为幼师搭建教学提升的良好平台,如外请托幼一体化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到园进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问题研讨等,双管齐下,共同提升幼师的整体教学素养。

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当进一步优化托幼一体化师资结构,在延续原有幼儿教师梯队的基础上,增加更符合0-3岁幼儿的保育员,首先保障各个班级配置的保育员具备国家认证的保育员上岗证,其次根据保育员是否定期参加托育保教职业技能培训等专业提升活动择优录用。这样一来,在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合作共育下,幼儿受教育的整体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最大限度支持幼儿的持续性发展与成长。

二、创新课程设置,推进一体化教育进度

幼儿期是思维启蒙、认知培育、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会表现出差异化的思想、语言、行为特征,因此,在托幼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全面把握不同年龄段托儿与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进行优化创新,以有序推进一体化教育进度。

一方面,教师应当遵循分层理念,针对不同学段幼儿设计差异化的教育内容。比如,0-3岁的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接受托幼一体化教学,陌生的环境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和哭闹行为,同时这一阶段的幼儿尚不具备自理能力,需要保育员照顾,因此,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哭闹行为、了解哭闹情绪的原因并采取缓解方法。而3-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基础的认知与实践能力,并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因而针对这部分幼儿就需要进行潜能开发,通过引导其在实践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培育其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幼儿普遍倾向于实践性、趣味性、生活化的活动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增加主题情境游戏、生活扮演活动等体验性教学活动,以调动幼儿积极性,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园内环境,营造一体化教育氛围

环境是一个相对综合和复杂的社会系统,同时对不同年龄段人的社会生存与生活发挥着巨大影响,这一点对于学前儿童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在实施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在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基础上进行园内环境的优化,通过营造一体化教育良好氛围来适应0-6岁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依据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依恋关系来营造照护氛围,即倘若幼儿与所有教师之间为依恋关系,在托幼一体化活动中,教师就需要与其保持良好的互动,使师幼之间的依恋关系进一步巩固,同时引导幼儿加强与其他幼儿、区域环境等建立同等互动关系;倘若幼儿只与任意一位教师建立依恋关系,在托幼一体化活动中,教师就需要进行分工照护、陪伴,并逐步引导幼儿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从而构建安全型依恋师幼关系;倘若幼儿表现出与家长分离的焦虑情绪或行为,在托幼一体化活动中,教师就需要为幼儿创建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区域活动,基于幼儿与家长的依恋关系来建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联;

另一方面,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现实情况来优化区域环境,通过更适应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材料来重塑托幼一体化活动环境。比如,当向大班幼儿提供一些低结构性材料时,幼儿可以自主开展游戏,或者与其他伙伴共享游戏材料来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但将这些低结构性材料投放到托班时,大多数幼儿只能进行简单摆弄、模仿,无法获得更丰富、更有趣的活动体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高结构性材料来替代低结构性材料,或综合不同结构性材料来带给托班幼儿感官刺激。

四、强化家园共育,保障一体化教育成果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家庭幼无所托以及幼儿进入幼儿教育时水土不服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这一教学尝试同样需要在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参与配合下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庭人员对幼儿有着与生俱来、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家庭教育始终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实施托幼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幼儿教师仍然要继续落实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整合托幼一体化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来保障托幼一体化教育成果。

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对家长进行托幼一体化观念转变引导,因为在多数家长看来,过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会不利于孩子成长,甚至完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因而对托幼一体化教育存在错误认知。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向家长普及正确的育儿观念,使家长正确认识托幼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在托幼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职责,灵活应用多元化育儿方法来补充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定期组织家长到园参与托幼一体化教学活动,与幼儿共同完成亲子游戏或技能训练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托幼一体化教学活动的思想认知。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训练幼儿园拖班幼儿细节观察能力的拼图亲子游戏,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板,并引导托班幼儿随机选择喜欢的纸板,而后要求家长与幼儿配合将完整纸板分成若干份,并随机打乱顺序,让幼儿观察纸板碎片的不同特点,完成碎片的拼接任务。托班学生年龄偏小,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偏弱,多数幼儿会无从下手,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首先为幼儿示范,讲解任意相关两块碎片之间的联系,如图案线条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幼儿便可以明确思路,最终在教师、家长帮助下完成任务,同时获得观察思维、动手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满足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家庭和幼儿现实诉求的重要选择,同时能够通过托儿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深度链接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全面把握0-6岁幼儿的年龄与身心特征,从教师素质提升、课程设置优化、家幼合作共育等维度来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顺利实施,确保幼儿在托幼一体化模式中享有最优质、最高效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利婷,李晖.托幼一体化转型:"关停潮"形势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再次启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3(05):141-144.

[2]张铁梅,王春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2):15,23.

[3]金银燕.托幼一体化家园合作内容与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07):148,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