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以浙教版八年级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正文
引言: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是一门注重实证、探究和创新的学科,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进而提升科学素养。然而,在当前的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都经常会发现一些作业内容过于简单和重复、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这种浅层次的作业设计往往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无法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单元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度学习概述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深度学习理念已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深度学习强调的是一种深层次、全面性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本质。一方面,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记忆和理解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更要能够揭示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联系,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同时深度学习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实践、探究和反思,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深度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勇于尝试,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从深度学习的角度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思考问题,培养其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内容
在初中科学单元学习中,为了促进深度学习作业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体现层次性的同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挑战,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以“水和水的溶液”这一科学单元为例,在设计作业时骄傲上就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作业内容。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为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帮助他们巩固“水的三态变化”、“溶解度”等基本概念。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计算题,比如根据溶解度曲线计算不同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以深化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设计题,比如“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从技能培养的角度,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能够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的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作业,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而开放性的讨论题或论文写作,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布置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实践操作类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讨论和研究,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1]。
(二)注重跨学科整合
在科学教育中跨学科整合同样也是推进单元作业设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技巧,从有针对性拓宽学生视野角度,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电路”这一科学单元为例,作业设计应当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科学现象,形成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首先,在进行“电路探秘”的单元学习时,要精准设计一系列跨学科作业内容,将电流、电路、变阻器等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2]。如:从历史学科中渗透电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电的发现、应用以及电路理论的演进过程,在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了解各种物理知识的起源背景,全面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其次,要结合物理学科知识,设计一些实验性作业,让学生从亲手搭建电路近距离观察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变化,激发其早日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在课堂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家庭电路、交通信号灯等角度,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后的生活当中,不断提升其整体的认知融合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计算性作业[3]。如,让学生运用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来解决电路中常见问题,在有针对性的巩固其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内在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大单元背景下的科学作业设计中,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单元的作业作业中,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从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中,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现有学习成果。例如,“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汇报的评价方式。在完成相关作业或研究项目后,学生可以进行口头汇报,阐述他们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主题的理解、研究方法和结论。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还可以从“作品展示”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复盘,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模型、动画或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对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理解。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以更直观、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反馈。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4]。
总结: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科学单元作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层次性鲜明的作业内容,教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和挑战中取得进步。同时,跨学科整合的实践应用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打造成为一种全面的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涛.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以浙教版初中"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为例[J].物理教师. 2019, 40(9):5-6.
[2] 傅兰英.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以浙教版八下为例[J].科学之友. 2022, 36(15):51-53.
[3] 黄荣.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认识大洲"单元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24):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