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在大学生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
关键词
大学生;培育;引领作用
正文
前言:青年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阶段,也是最需要细心指导和培养的时期。思政课既要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又要体现主流价值观,又要从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关心的热点、困惑和发展等问题出发。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大学生意识的培养,可以给提高学生政治信念以及道德价值标准,使学生思想程度能够有所发展、提高,从而使他们的个人素质、发展空间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思政课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大学生“拔节孕穗期”这一关键阶段,对大学生的精神信仰进行了引导与塑造,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一种价值取向。要做到这一点,广大青年学生要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之人。高校德育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播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从国家治理的纵横对比两个方面,综合论述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师使高校德育的传播者,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基本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看,这种需要是显而易见的,是自觉的,是急迫的,是不可撼动的。就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材而言,他们对成才的需要是隐性的、不自觉的、不迫切的,往往被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这两个方面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要更好地结合,使思政课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意识起到推动性作用。
二、发挥意识培养的思想引领作用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将这种意识培育应深植于大学生心中,增强其思想理论素质,将这种意识促进学生个人加之内化,并成为自己心里定势。高校思政课要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坚实的民族理论知识为根基,探索适合高校的教学方法。每个地区的大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学科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养,通过网络等媒体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师的理论基础,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围绕课题进行主题讨论,促进教师间的沟通;加强高校教师关于其他地区间民族文化、民族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也可以整合学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合力,更新高校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念;此外,还可邀请校外专家到我校开展讲座,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师资水平。
三、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工具的支撑。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手段日益展现出其旺盛的活力,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也逐渐被教师们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多媒体课件以其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共存的优点,使所要讲授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能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将讲与看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互联网+思政课”为例,通过教学 APP对课堂进行指导,同学们可以在课前对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预习,并在课前后和老师进行网络实时互动,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
四、历史意识助力思政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表现为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变和运用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肩负起自己的历史和时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在现实中。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历史意识的培育,都是要通过对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和内化,把它转变成对国家和时代的担当的行动自觉。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思政课担负起了历史和时代的责任,培育历史意识既是一种实践任务,又是一种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历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历史意识培育作用是一致的,但其方式和特征不尽相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这并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是一种以“内动力”的方式为思想政治理论奠基和揭示其内在规律。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在传统政治史研究中,历史与政治是不分家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对历史的认识,不能自我封闭,不能僵化思维。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升华。
五、创新德育机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安全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要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要将安全教育与道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安全教育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为此,学校必须将安全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优良的思想品德来引导学生遵守《安全规章》,用品德规范来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同时,要将安全教育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一起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学科的冷漠。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以课堂讲授和网络交互为手段,扩大其影响力,弘扬正能量,坚定不移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的飞速发展势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传统教育进行补充,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总而言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思政课教育使德育的起点,但也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跟挑战,我们要勇于面对各种挑战,把握好每个发展的机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发,真正他所处一条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德育模式,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总结: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伞”,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责任。通过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觉意识的养成,引导学生自觉遵循发展规律,使其始终具有立德树人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道德良性标准”,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其向前发展。我们要不断努力,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恋.新时代湖南民族地区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02).
[2]吴灿.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管理路径分析[J].成才,2021(23).
[3]杨喜冬.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9(14):45-46.
[4]邱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N].广西日报,2020-05-28(0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