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和高中语文思政教育融合的作用与策略
摘要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中语文思政教育;作用;策略
正文
引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对高中语文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入了解为基础,创造出相应场景和教导模式,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这个过程当中,并且,利用他们的日常经历和个人所学来学习关于红色文化的知识,从而推动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思考能力,打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思政教育中“只说不做”的问题,促使红色精神能真正渗透进学生的脑海里和内心深处,进一步提高其精神品质,提高语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红色文化资源和语文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变革“表层肤浅”,落实“入脑入心”
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传统的"表面式"的教育方式,要按照实际的学习法则,使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深度,从而使得红色文化的精髓能渗透到他们的思维与心灵之中,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的学习能力。具体实施时,更要按照“基本概念解析→学生产生共鸣→强化理解"原则来操作。先可以播放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影片,让学生深入可感地了解红色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让他们持续将红色的理念植入脑海和内心,最终培养学生的革命情怀,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1.2改变“空而不实”,实现“知行合一”
传统语文思政教育中,部分教师只是空谈理论知识,不重视教学实效,导致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思政课堂教学空洞。此时,为了使知行合一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政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参与分析案例和角色扮演,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体验。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入红色文化尤其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思想,体会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将爱国理念融入到生活学习中,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3突破“单向教学”,构建“双向互动”模式
以前的语文教师通常以单一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鼓励其自我探索能力的培养。结果是部分学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与意义,使这些同学对于语文思政教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并影响到了后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使用实践型教法来替代现有的课堂讲授形式,建立师生的交流对话机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关于语文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原则。
2.1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原则
在推进语文思政教育与红色历史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应秉持既符合普遍教育规律又凸显个性特色的原则。在具体的探讨过程中,可以在特定教育领域先行试验此种融合模式,参照实践效果逐步推广至更广泛的教学领域,以形成既体现学校特色又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2.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原则
整合红色文化和语文思想教育课程环节,教师需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在理论层面,教师应深入探索多种教育理念,如角色扮演法、实际操作训练法以及生活化教学法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在实践层面,教师应按照教学主题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和深化理解,借此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3贯彻自主创新与博采众长双重原则
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思政教育并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自主创新与借鉴他人经验相结合的原则。自主创新过程中,教师应立足自身教学实践,围绕特定教学主题,探索并总结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技巧,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另外,对于借鉴他人经验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和做法,弥补自身不足,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2.4落实定量与定性并重原则
在构建语文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此期间可以通过量化手段分析学生在语文思政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由此也可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来提升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效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3、红色文化资源与语文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途径
3.1利用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文献或影像资料实施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和语文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关键在于充分利用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文献或影像资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素材特性选择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资料,可通过模拟图像或文本展示,强调其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红色文化,构建实际经验式教学方法。对于影像资料,可以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播放红色影片,增强视觉感受,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先介绍革命时期的艰苦生活和革命先烈的节俭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匮乏并没有阻挡革命的步伐,反而激发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再者,分析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等现象,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观念。与此同时,还需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革命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邀请革命后代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访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3.2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遗产进行语文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为课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其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实地可感的文物古迹,如遵义会址、先辈故居等;二是历史遗物,诸如伟人旧物、生活用具等。并且,这些遗产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还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比如,为了感受革命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牺牲的精神,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井冈山红色研学活动,在聆听讲解、观察细节中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红色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感悟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进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展实践教学流程,可以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持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自信。
3.3借助革命战士,实施体验式语文思政教育
参加过中国革命的战士,都是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用这些英雄先辈们来讲红色故事,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师生可以共同去访问这些曾经浴血奋战的老战士,让他们亲身讲述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从而使学生对红色精神有着更加深入的体验,对国家和民族有更强烈的自豪感。“您当年参加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在战斗中,是什么让您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老战士的回答一定能让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后续阶段,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观看采访老战士的视频,并在观看后展开相应的讨论,每位同学写一篇心得。通过这些方式,让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向胜利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能让红色革命精神入脑入心,进而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信心。
结束语
总之,为了让红色文化与高中语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的内涵,明确高中语文思想教育的核心目标,并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引导他们在参与中学习相应的思想理论,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妍,石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路径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76-78.
[2]陆洁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J]. 甘肃教育,2023(18):25-29.
[3]邓玉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 才智,2022(9):52-54.
作者简介:易伟丰,男,籍贯:湖南衡阳,民族:汉,职称:中一,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本论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成果推广(项目编号:XJK21BJC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