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怡精神”视域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楚怡精神;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综合实践能力
正文
引言
“楚怡精神”所弘扬的亲切和宽容,要求教师做到以心换心,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成长发展;坚定和传承的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承担起教育责任,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这一精神,无疑也适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育与塑造之中。在当下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事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需要价值观念的传承,需要教师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有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沟通,更需要培养快乐教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究者、自主学习者[1]。
在这一视角下,本文将探讨“楚怡精神”视域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我们将从师德要求、专业能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精神和家校合作等角度入手,分析如何在“楚怡精神”的价值追求下完善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提供新的理念与路径。相信通过这一探讨,我们会得到更多新的启示,在培养未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道路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1.“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既有较高学科研究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兼职教授,同时兼具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一教师群体不仅拥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教学才能,还具备实践经验和行业视角,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融合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首先,双师型教师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意义上,教授注重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而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而“双师型”教师正是将这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他们的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获得真实的实际操作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其次,双师型教师更重视“产学研协同”。随着产业发展日益需要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将学校学科建设和产业教育需求对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支持,为应对市场需求提供人才保障[2]。
同时,双师型教师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接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见解。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楚怡精神”视域下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的必要性
2.1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近年来,民办职业院校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见下表1)。对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相应国家教育号召,提升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双师”的培训。双师型教师指既在教学科研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造诣的专兼职教授,又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见解,大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表1 2016-2020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数量统计表
年度 | 高等职业院校数 | 占当年高等职业院校比例 | |||
公办 | 民办 | 小计 | 公办高职 | 民办高职 | |
2016 | 1042 | 317 | 1359 | 76.67% | 23.33% |
2017 | 1068 | 320 | 1388 | 76.59 | 23.05% |
2018 | 1083 | 317 | 1400 | 77.36% | 22.64% |
2019 | 1098 | 322 | 1420 | 77.32% | 22.68% |
2020 | 1128 | 337 | 1465 | 77.00% | 23.00% |
2.2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满足学生的双重需求
传统教授通常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型专业技术人员则偏重于实际操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存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接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又能获得真实的实际技能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2.3有望推动高校教学科研融合
双师型教师培育有望推动高校教学科研融合,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和引进,可以促使高校教学科研实践更贴合行业需求,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为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实际、更有效的支持。
2.4带动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如企业项目联合实践、科研创新项目等方面,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具质量的实践经验和项目实践。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也能够带动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带动区域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3.“楚怡精神”视域下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的建议
3.1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深入理解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质量,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和讨论,确保每位教师都了解并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要求。同时,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进行现场分享,通过实例展示其在教学和实践中的优势,激发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励更多教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同时,可以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3]。
3.2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一,进行定期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定期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二,提供实践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项目、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三,建立导师制度:为教师建立起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老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交流,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并提升实践能力。第四,鼓励交流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编写合作教材、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等形式,让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第五,建立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实际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为依据进行评估,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4]。
3.3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管理
首先,明确兼职教师定位与职责。确立兼职教师在学院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在教学、科研、实践指导等方面的职责和期望。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兼职教师选聘标准和程序,确保选聘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其次,建立规范的聘任与考核机制。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教学任务、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等。建立兼职教师考核机制,包括定期的教学评价、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再次,完善兼职教师培训与发展机制。提供必要的教学培训和指导,帮助兼职教师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促进其专业发展。此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兼职教师奖励制度,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兼职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提供灵活多样的薪酬和福利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兼职教师。最后,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与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记录其基本信息、教学经历、科研成果等,为选聘和管理提供依据。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和兼职教师表现,及时调整和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结构。
3.4实现“楚怡精神”在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培育的有效融合
(1)引导师德建设:开展“楚怡精神”教育,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倡导师生相处的尊重与理解,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情操。(2)设立“楚怡精神”专项课程:开设“楚怡精神”相关课程,引导教师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其思想修养和教育素养。(3)搭建平台促进思辨与实践结合:创建学术研讨、实践教学交流平台,营造鼓励教师思辨与实践相结合的氛围,推动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4)制定奖励政策和评定标准:根据“楚怡精神”内涵设定评定标准,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对“双师型”教学模式培育的热情和积极性。(5)强化专业发展支持: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支持其在学术、教学、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提升,积极打造“楚怡精神”下的“双师”的优质师资团队。(6)加强校企合作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双师型”教师参与实际项目指导与解决,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5]。
7.总结
在“楚怡精神”视域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倡导精益求精的教育理念,塑造具有思辨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
教师需要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教师自主探索、勇于质疑,以推动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同时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实训、校企合作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行业认知,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搭建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的桥梁。最后,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设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奖励政策、持续教育培训机制等措施,为教师提供成长空间,激发潜能,全面支持“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综上所述,“楚怡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中,不仅有助于注重教师品行修养,更能提升教师的学术思考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在这种文化底蕴的滋养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才能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教育光芒。
参考文献:
[1] 李慧.基于"楚怡"职教精神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2(7):163-166.
[2] 王佩琳,承湘宇."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四维"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7):4.
[3] 刘建斌.楚怡精神视野下中职文化建设教育策略探究[J].人文之友, 2021, 000(020):124-125.
[4] 鲁曼.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楚怡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3, 52(3):204-206.
[5] 李晨旭,周姝.红色文化视域下"楚怡"职教精神内涵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5):111-113.
作者简介:吴成友 1986.8.14 女 湖南长沙 汉 本科 讲师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研究方向: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