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苏晋嵘

长子县职业技术学校0466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中职)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亟需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与改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中职音乐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当前中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职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核心素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是技能培训,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路径。

一、核心素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这些素养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批判性思维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与特点,从多角度审视音乐现象,提高对音乐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具备更高的水平。

其次,创造性思维也是中职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能够在音乐表达中展现个性,创作新颖的音乐作品,拓展音乐的边界,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音乐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也为其将来在其他领域展现出色的能力奠定基础。

此外,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是中职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核心素养。音乐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可以促进团队协作,提高音乐团体的整体表现水平。通过合作学习和集体创作,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社交技能,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方面。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局限于灌输知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学内容单一是一个显著问题。传统音乐教学多局限于教授乐理知识和基本演奏技巧,缺乏对音乐文化、历史、创作等方面的涵盖,使学生难以全面了解音乐的多样性与深度。

其次,教学方法陈旧也制约了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讲述和机械练习为主,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学生在被被动灌输知识的过程中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限制了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另外,学生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对课堂缺乏积极性和参与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互动,使得音乐教学变成了单向的知识传递,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一)多元化音乐作品的引入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元化音乐作品,选择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通过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形式,提升其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首先,引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多样性。例如,可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庄严和深刻;同时也可以播放流行音乐作品,如泰勒·斯威夫特的《Shake It Off》,让学生体验流行音乐的活力和时尚。这样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其对音乐的辨析能力。

其次,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例如,可以介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如巴赫的《品克图》;也可以介绍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代表作品,如比利·艾略特的《Piano Man》。通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增强其对音乐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引入多元化音乐作品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思维发展。学生在接触到不同风格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后,可以受到启发,开拓自己的音乐创作思路,尝试结合不同风格元素进行创作。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跨学科融合

在中职教育中,跨学科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培养综合素养。将音乐与文学、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对不同学科之间关联性的认识,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首先,将音乐与文学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通过音乐作品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例如,通过演奏配乐来表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故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与悲剧,从而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其次,将音乐与美术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综合理解。通过欣赏音乐作品,配合美术作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双重享受。例如,可以结合莫扎特的《小夜曲》与梵高的《星夜》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和绘画作品的结合,感受到艺术家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表达方式,促进对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理解。

此外,将音乐与历史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下的音乐文化。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例如,通过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了解18世纪音乐的特点,或者通过学习民歌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兴趣、天赋和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差异,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例如,对于喜欢音乐表演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如组织音乐会、音乐节等,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喜欢音乐创作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如提供音乐软件、乐器等工具,让他们自由创作。对于喜欢音乐理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机会,如组织音乐理论讲座、研讨会等,让他们深入了解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例如,在音乐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节奏接龙”的游戏,让学生通过互相配合和互动,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音乐视频、音频、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标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只关注技能训练,而忽略了音乐学习的其他方面。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来进行。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和表现能力,同时观察他们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音乐创作等活动来评估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表现性评价可以通过组织音乐表演、音乐比赛等活动来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音乐节等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表现、舞台表现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表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团队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学生自评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来评估同伴的表现和进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讲座、音乐节等,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组织音乐会时,教师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音乐家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情感表达是音乐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情绪。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教授流行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和差异,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让他们学会如何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以建立信任和互动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经验和感受,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看法。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组织音乐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音乐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给予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并提供多样化的音乐学习和活动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音乐社团、音乐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这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论

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促进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范枫.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4,(08):81-84.

[2]王玉.核心素养下的中职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2023,22(07):69-71.

[3]姜忠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2,(33):63-65.

[4]涂洪君,唐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7):152-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