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桂霞 路瑶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2242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我们提出了改进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研究表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正文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及具体实施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情趣和社会参与等。

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思想和情感,是学习其他学科和发展个人素养的基础。

2.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是指个体能够独立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创新思维是指个体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3.文化理解与传承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这包括理解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音乐艺术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水平。

5.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社会参与包括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实践社会价值的能力。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二、现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不足

当前,虽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现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教学往往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深刻理解。

其次,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目前的教材往往偏重于文本解析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缺乏对文学作品背后思想与情感的深入挖掘,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局限于表面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语言背后文化价值的理解。

再者,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讲解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缺乏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制定和实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一)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引入多样性的文学作品、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元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以下是关于如何丰富教学内容的具体措施:

1.引入多样性的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涵盖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一定数量的外国文学作品。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及现代文学代表作品如《小王子》、《哈利·波特》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2.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元素: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元素,如历史、地理、艺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通过阅读古诗词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通过阅读历史小说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阅读地理描述了解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等。

3.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当代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关注社会、思考问题、参与实践的意识。可以通过阅读新闻报道、社会评论、科普读物等,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创新教学方法和相关示例,详细阐述这些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展示有趣的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看课文的插图,并提问:“图中的小蝌蚪在做什么?它们看起来怎么样?为什么它们要去找妈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兴趣。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合作阅读、共同创作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并讨论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技术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课件、网络资源、智能化学习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互动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经典情节以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元素,生动展现汤姆在密林中的探险、与好友哈克的冒险经历等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注重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以下是关于注重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1.课外实践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书法展等,让他们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或者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既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2.阅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是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阅读分享会、读书交流会等,让他们分享阅读体验、交流阅读感悟;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记、读后感、书评等阅读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这些阅读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语文学习的实效性和深度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写作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写作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作文比赛、写作分享会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潜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写作工作坊、写作集训营等,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写作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4.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是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传承、文明礼仪、环境保护等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或者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社区服务项目,拓展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人文素养。通过这些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社会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四)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建立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1.多维度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既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考察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例如,可以包括书面表达、口头表达、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分析等评价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评价体系应该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指导,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项目展示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3.多样化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既要注重定量评价,也要注重定性评价。例如,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性任务、课堂观察、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4.参与式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参与评价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价。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同学互评等形式,让他们通过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五)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环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以下是关于加强师资培训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1.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学校应定期组织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来进行授课和分享经验。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工具。

2.搭建交流平台:搭建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如教学研讨会、教育论坛等,让教师们有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心得和经验。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困惑,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3.引导教师自我提升:鼓励教师自我提升,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如购买教育书籍、订阅教育期刊、组织线上学习等,帮助教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教育视野。

4.强化实践锻炼:加强实践锻炼,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学校可以组织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让教师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创新成果,同时也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借鉴。

加强师资培训的意义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同时,加强师资培训也是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整个教育行业的水平和形象。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活动和加强师资培训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未来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探讨具体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为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苗青.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J].天津教育,2024,(09):44-46.

[2]杨素凡.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2):106-108.

[3]叶艺瑄.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206-209.

[4]钟敏霞.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探究[J].读写算,2022,(16):75-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