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核心素养对教学的影响。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性,因为这种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文化理解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和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从而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其学习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学生在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再者,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制度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核心素养正是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适应这一趋势,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限制了教学的发展。首先,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种偏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缺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被过分强调,教师和学生都会为了追求好成绩而过分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缺乏对语文学科的深度理解和情感投入,无法真正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另外,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学习动力不足、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弱等情况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往往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这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能力差和写作能力弱则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训练,或是缺乏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所致。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
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首先,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话模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四季变化的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夏秋冬的变化,体验不同季节的特点和美丽之处。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参与学习,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讲解《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共同分析故事所传达的爱情和牺牲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问题解决、项目研究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或项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发现新知识、新技能。例如,在习作教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探究和创作,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人物,通过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将这个人物的特点、行为举止等写得生动具体,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二)注重实践与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师需要引入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首先,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许多语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实践性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和人物内心世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模拟闰土在乡村生活中的场景,体验农田劳作、村庄风景等,以此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主题,还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小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有趣的文学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中的主人公,体验古时行船夜泊枫桥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心境与意境。通过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注重实践与体验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引入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个性化辅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能力和需求都是独特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并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家庭访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如成语接龙、诗词接力等,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反馈、作业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例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语文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阅读难度和深度,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方式,为每个小组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四)阅读与写作结合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阅读与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而写作则能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技巧。因此,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阅读是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阅读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例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描写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品质的语句和词汇,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邱少云的高尚品质和为国捐躯的事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邱少云这位英雄,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正直、勇敢等品质的认识和追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其次,写作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写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技巧。例如,在讲解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优秀的范文来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技巧。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描述世界文化遗产的范文,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语言技巧、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仿照这些范文,尝试自己描述其他文化遗产或者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通过模仿优秀范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同时也需要注重通过写作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完善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这种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堂演讲等方式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家长则可以关注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提供一些反馈意见。
其次,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评价内容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如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非学术方面的表现,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领导能力等。这些方面的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单一的考试或测验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行为样本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学习过程,提供更多客观、准确的评价信息。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辅导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
结论: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认为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凤琴.新课标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2024,(04):70-72.
[2]计擎宇,龚春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2023,(17):54-55.
[3]苏艳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7):75-77.
[4]陈丽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2,(17):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