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提高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学问题意识;初中学生;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21世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等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这限制了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当前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存在着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表现出对问题的被动。他们更倾向于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缺乏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被动使得他们在面对较为复杂或新颖的数学问题时显得无所适从,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动力。
2.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僵化性。他们往往倾向于机械地套用固定的解题模式和方法,缺乏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的单一性限制了他们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使得他们难以应对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数学难题。
3.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不足的情况。他们往往更注重于结果而忽视了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推理。这种片面的学习观念导致了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表层理解,难以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和本质,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二、提高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提高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创设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问题情境的创设并非简单的课堂导入,而是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定等方面,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寻宝游戏,将宝藏的位置用坐标表示,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宝藏的过程理解坐标系的含义和用法。这样的情境设计既有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其次,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启发性原则。这意味着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例如,在讲解数学证明题时,教师可以故意留下一些线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明的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再次,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能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教授“概率”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抽奖活动,让学生思考中奖的可能性,并引导他们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和分析这些现象。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而且为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
1.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传统数学教学往往依赖于板书和口述,形式较为单一,而现代教学媒体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以图形、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教育平台或搜索引擎,搜集到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而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在不同的案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在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和挑战性问题进行探索,同时,平台上的互动功能也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实时交流,这种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问题,拓宽思维。
4.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或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元化、互动性、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三)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伴进行讨论和辩论。这种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还能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过程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特点,能够相互补充;二是明确任务,为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数学问题或任务,让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三是提供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合作和交流;四是评价反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数学问题意识。
(四)实施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
实施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关键举措。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首先,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案。
其次,个性化教学强调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逐步提高。
再次,个性化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故事、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后,个性化教学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综上所述,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定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与反馈
定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与反馈,是检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学生持续进步的关键环节。
1.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应该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选择、答案准确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避免单一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同时,评价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2.评价与反馈要注重及时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在课后或阶段性测试后,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反馈意见要具体、明确,能够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3.评价与反馈还要注重激励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要关注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要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
4.评价与反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智能教学系统,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
综上所述,定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与反馈,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三、实践验证
为了验证以上策略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上策略教学,而对照组则继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更加敢于提出问题和尝试新的解题思路,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倾听、相互尊重,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能够独立思考,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比之下,对照组的学生在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则显得较为薄弱。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提问和尝试新方法的勇气,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现成的答案。在交流和合作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缺乏充分的讨论和辩论,难以形成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以上所提的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是有效的。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施这些策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与反馈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然而,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差异,定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与反馈等,我们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促进他们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尚东.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学周刊,2024,(14):68-70.
[2]田淑虹.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12):62-64.
[3]黄财源.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23,(10):64-66.
[4]蔡海英.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2):85.
[5]印锦松.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