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程怀军

淮安市洪泽育才实验学校223100

摘要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艺术成长。为了提高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初中美术鉴赏教学高效课堂,以期为初中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正文


前言

初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审美素养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够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初中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思维方法和现代教育科学理念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和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育的进步发展。

一、当前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讲解和欣赏,忽略了对当代艺术、民间艺术、实验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关注。这导致学生的艺术视野受到限制,无法全面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风格和流派。

(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评价方式多为单一的笔试或作品评比,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指导。

(四)教师角色定位不清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而忽略了自己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的引导作用。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缺乏实践环节

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但在现实中,很少有学校能够提供足够的实践资源和场地。这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力不从心。

(六)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学校将美术鉴赏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附属课程,导致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此外,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家长和社会认识不足

部分家长和社会对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美术鉴赏是“高大上”的艺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无关。这使得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支持。

二、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把握师资优化质量

由于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思维方式比较落后,很多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缺乏系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效果难以发挥。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这不但不能满足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需要,更不能达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初中美术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以,初中美术教师选拔人才时,必须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质量的职业素养。选派这类人才,能进一步提高美术学科教育的专业素质,保证美术鉴赏教育的有效开展[1]

(二)拓展素养发展情趣

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不仅要注重教育目标的达成,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内在的美术文化素养,整合对美的感知与理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提高其美术鉴赏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师在重视美术课教学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美术是一门升华生活的艺术怎样把生活经验与鉴赏绘画相结合,也是美术初中教师在艺术上应探讨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将四幅不同风格的图片以多媒体形式呈现,这四幅图描绘不同的景色,学生要根据主题选择与相匹配的图像,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学生对绘画主题的敏感性。另外一个例子是进行优秀作品鉴赏,美术作品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其载体也是丰富多彩,有传世的画作,也有令人惊叹的手工艺。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匹配连线的方式来区分这些作品,选择适合教学主题的绘画作品,把美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同时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让他们体验更宽广的美术视野[2]

(三)整合教材,推进教学

美术教材的内容是复杂的,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指导单元主题,有助于理清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课程内容引导是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促进记忆和理解。比如,“美术的世界”的主题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概括单元的内容,一是讲解美术与自我;二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探索他们表达世界的独特方式;三是讲解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探索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四是讲解托物寄情,研究美术作品和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五是拓展与本单元鉴赏课程相关的内容。讲课前,老师要注重单元主题。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美术表达与经历彰显。围绕这一主题,能够有效地将知识链接起来,加深印象,便于学生的学习、鉴赏和领悟。整合知识,也要注重美术知识的基本特征,在不同的时代和时期,每个国家的画家和艺术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明白艺术是主观的,也是可变的;通过对阶段性特点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绘画和鉴赏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

(四)联系教育,提升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使课堂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所闻。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比如,当美术教师带领同学学习写生时,可以选择天气好的时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田园风光,感受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挥发交流,分享绘画经验,开发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绘画感受。也可邀请部分同学展示自己的绘画分享自己的灵感,增强学生自信让学生更加热爱绘画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将获得更好的美术体验和认知,能更好培养其鉴赏能力。

(五)优化评价,反馈教育

美术鉴赏课是以审美感知、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为基础的。教师角色由领导向知识、技能的提供者转变,因此,单纯的教师评估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师生互评机制能激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共同的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要把互评工作划分清楚,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统一的评估结合教务管理系统把学生的评价结果集中到系统中,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查询到成绩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编制出一张学习评估表对知识、技巧、内容进行评价,实现师生互评[3]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对课堂内容的把握以及心灵深处的感受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并进行恰当的评价,这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进行更正确的认识和更深入的反思接着,在课堂提问中,不管是学生征求意见,还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都是一种互动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身为老师,不管是回答学生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都要积极地提供相应的反馈或评价,让学生能得到正确、及时的回应,避免挫伤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热情。所以,不能简单地在老师提问后将学生的错误答案标记为“错误”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然后在评价中给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勇气继续前进[4]最后,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语调、表情、语言的协调配合,做到真情实感。让学生从细节中感受到老师的评价是真挚的,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化评价。老师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有意识地积累一定的评价语言,并结合自己的语言习惯和学习状况,不断加工和创造出一种充满个性和即时评价的语言。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语言艺术和教学精神。

(六)家校合作,提升能力

第一,家校共同组织美术活动: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组织各类美术活动,如美术展览、美术作品征集、美术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第二,家校共同关注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特长: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在美术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三,家校共同评价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参与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评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美术作品、参加学校的美术活动等方式,了解孩子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为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第四,家校共同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和家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美术课程、美术鉴赏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学习途径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结语

总之,有效优化初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变得至关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师要结合教育实际,不断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以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 马俊燕.《走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美术课堂——以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为例》,《中国美术教育》2019年第8期. 

[2] 李亚琪.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研究——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三所中学为例 [D]. 海南师范大学2018,4.

[3] 黄元熳.初中美术教学中鉴赏教育及运行策略探讨[J].北方美术2020(13):210-211.

[4] 高克敏.美术鉴赏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新时期的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 2020,4 (14): 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