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具身认知;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传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新闻传媒类文本,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然而,传统的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等。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身体体验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为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运用多媒体资源来呈现真实的新闻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去感受新闻事件。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视频,如重大灾害现场、国际会议、体育赛事等,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例如,在讲解关于地震的新闻时,可以播放地震发生时的震撼画面,房屋倒塌、人员被困等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灾难现场,深刻体会到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这样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增强他们对新闻事件的感受力。
开展模拟新闻发布会、采访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于实践过程当中去感受新闻工作。比如,以学校近期举办的一次活动为主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有新闻发言人、记者、摄像师等。新闻发言人负责准备活动相关信息并进行发布,记者们则要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各种问题进行采访,摄像师负责记录整个过程。在这个模拟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切实地体验到新闻工作的流程和要求,了解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提问、如何应对不同的情况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新闻传媒类文本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真正地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开展体验式学习
引领学生实施实地采访、调查等活动,用以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结合当下社会关注的环保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让他们对居民进行关于垃圾分类的实地采访。学生们需要自己设计采访提纲,确定采访对象,勇敢地与陌生人交流并获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还要认真倾听受访者的回答,记录重要内容。之后,学生们根据采访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一份关于社区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真正参与到新闻素材的收集过程中,切实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对现实问题的认知。
推动学生针对自己有兴趣的新闻话题展开深度的探寻与分析。例如,就“人工智能对未来生活的影响”这一新闻话题,学生们能够分组进行研究。有的小组通过大量查阅资料,知晓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际情况和发展走向;有的小组去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获得专业的看法与观点;还有的小组实施问卷调查,收集不同人群对于人工智能的观点和期望。最终,各个小组把研究成果加以汇总并交流,一同探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充分施展主动性与创造性,深度挖掘新闻话题背后的深层次内涵,提升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知识眼界。
三、运用多模态教学资源
融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类模态的资源,助力学生更优地理解新闻文本。比如在学习关于历史事件的新闻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视频,展示当时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厚重;同时配上一些历史时期的典型图片,如重要人物的照片、标志性的建筑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事件背景的了解;再播放一些相关的音频资料,如当时的演讲、广播等,使学生从听觉上更深入地体会到事件的氛围和情感。例如在讲解抗美援朝新闻时,通过展示战场上的激烈战斗视频、英雄们的照片以及当时的战斗口号音频等,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鼓舞学生进行多媒体新闻作品的打造,以增进学生的综合才能。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如“校园生活的一天”,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学生们需要运用拍照、录像等手段收集素材,然后进行剪辑、配音等后期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学会如何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运用各种多媒体工具来呈现内容,还要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完成后进行展示和分享,大家相互学习和评价。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新闻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提升了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推动学生对新闻内容进行质疑和回顾,研判其真实性、客观性和倾向性。例如,在课堂上展示一则关于某社会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则新闻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有没有可能存在遗漏或夸大的部分?报道的角度是否客观公正?是否带有某种特定的倾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分析新闻背后可能隐藏的因素。比如针对一则关于某明星的负面新闻,让学生探讨其真实性,是否有可能是谣言或者被过度解读,从而培养学生不盲目相信和跟风的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新闻评论活动,以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可择取一些存有争议性的新闻话题,像“电子游戏之于青少年的影响”之类。学生们需先对相关的新闻予以深度阅读和领会,进而构建出自身的观点。于评论活动里,学生们要明晰地表述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要对其他同学的质疑和驳斥做出回应。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电子游戏完全有害,而有的学生则认为适度游戏也有积极意义,大家通过辩论的形式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让他们的表达更加准确和有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和理解。
五、促进身体参与
于教学进程里激励学生凭借身体动作、表情之类的形式来抒发自身的理解与感受。比如在学习一篇富有情感的诗歌时,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用身体动作来诠释。例如,在诵读激昂的诗句时,学生可以通过有力的挥手、坚定的步伐来展现豪迈之情;而在表达悲伤的情绪时,学生可以通过低垂的头、微微颤抖的身体来体现。对于一些描述场景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利用表情和动作生动再现文中的情节,如在学习《雷雨》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剧中的角色,用丰富的表情和恰当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释放他们的天性,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感。
设计出一些依靠身体配合的学习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例如,组织一场“新闻现场还原”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新闻事件。小组成员们需要共同商量如何通过身体动作、站位等方式来还原新闻现场。有的学生可能扮演事件中的主角,有的学生负责营造背景氛围,大家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完美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运用语文知识来理解新闻内容,还要协调身体动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结束语
从具身认知的视阈来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策略能够有力地增强学生对新闻传媒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与批判性思维。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有趣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具身认知理论在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估,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
[1]李俊.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研究[D].太原师范学院,2023..
[2]于洋.高中统编教材新闻传媒类实用文教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3.
[3]姚燕.基于任务群的高中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4]王晶.统编高中新闻传媒类实用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