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志芳

广东省阳山县教师发展中心 5131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步入核心素养的新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核心素养由四个关键部分构成:语言技能、文化认知、思维特质以及学习技巧。文化意识指的是个体对文化元素的深层次洞察、理解力和敏感性,它凸显了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在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思维特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必须特别关注并积极推动学生文化认知的培养。

《课程标准2022》所设定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主要聚焦于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跨文化意识涉及对不同国家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差异与相似之处的敏感觉察,以及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基于英语文化背景,自主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表达方式的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并加强这种意识,教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显性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知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一、文化意识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文化意识涵盖了个人对文化现象的洞察、领悟和感知,它涉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觉察、对多元文化价值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尤为关键。这种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流技巧的提升,而且还对他们形成全球视角和增强跨文化理解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1.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语言学习

语言构成了文化的一个分支,掌握语言离不开对其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的背后含义,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2.培养文化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使他们更加敏感地察觉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

3.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培养全球视野

培养文化意识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球化视角和思维。经过深入学习和体验多元文化,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进而提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全球视野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和挑战。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存在问题

在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初中阶段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其重要性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未能充分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教师往往过分关注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语法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文化意识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就能够顺利地进行英语交流。然而,这种观念是片面的,这种偏向可能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遇到困难和挑战。语言作为文化的中心媒介,学习语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涉及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唯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方能在实际运用中更为精准、自如地运用英语。

其次,我们注意到教学内容在文化层面的不足。通常在初中英语的教材中,缺少对使用英语的国家文化背景的深入讲解和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侧重于词汇、语法结构和句式等语言技能方面,而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层面的介绍却相对匮乏。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无法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国家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了他们文化意识的构建。

此外,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导致了教学缺乏多元性。目前,许多英语教师仍旧依赖于传统的教学策略,例如灌输式教学和机械性记忆,这些方式常常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难以唤起学生的学术热情和主动性。同时,这些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他们需要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参与互动、沟通和实际操作来实现。

最后,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文化意识的评估。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主要聚焦于语言知识的考核,但对于文化意识的评估却显得相对薄弱。这种倾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将文化意识纳入评价范围,从而引导学生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1.挖掘教材文化内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深入探究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是丰富的,无论是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学发现,还是艺术作品、民俗风情,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研究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意义,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独特之处。

在学习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Topic1 SectionD "Beijing Opera"一文时,本人在授课前,明确指示学生预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具体任务包括搜集京剧的起源、主要角色以及其发展概况等。在预习任务完成后,学生们提交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部分学生精心制作了思维导图,以清晰地呈现京剧的各个方面;有的学生则绘制了京剧脸谱,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还有学生搜集了京剧音乐等素材,为深入了解京剧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由于他们对京剧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每位学生在展示时都表现得自信满满,展现了对这一文化知识的深刻认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生、旦、净、丑等图片,学习并熟悉京剧的各个角色,老师以问答的形式使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知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如T: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Sheng, Dan, Jing, ChouWhy? Ss:I like "Sheng" best, because....T: What does "Sheng" usually stand for?...... 随后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深入学习

这种类型的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在深入探索这些文化元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增强其文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2.搭建体验文化桥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最佳途径显然是在跨文化语境中体验和感知不同的文化。但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没有机会到真实的跨文化语境如出国学习或生活中去体验和感知不同的文化。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英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异国文化的桥梁,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观看视频材料、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体验和感知文化

比如在学习building, townhouse, farmhouse, apartment building这些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建筑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各种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得知在英国,半独立房屋和独立房屋是常见的住宅类型。半独立房屋通常是由两座紧挨着的房屋组成,共享一面墙,这种建筑形式既体现了英国的实用主义精神,也展示了其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而独立房屋则完全独立,每座房屋都拥有独立的院落和围墙,这反映了英国人重视个人隐私和家庭空间的文化传统。通过观看英国纪录片或电影,如《国王的演讲》《帕丁顿熊》《寄居大侠》等,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而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如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绿野仙踪》《小王子》等,则能让学生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深化他们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虽然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异国文化,但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学习的桥梁,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3.创设文化情境,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创设文化情境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手段。实际上,创设文化情境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和观察不同文化的环境。这个平台可以是具体的场景,如模拟的异国街道、传统节日庆典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展现的文化内涵。无论形式如何,其核心都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通过模拟或营造真实的文化环境,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进而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不同的文化情境。例如,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的异国文化环境中进行互动,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各种文化元素,如音乐、舞蹈、美食等,让学生在多感官的刺激下感受文化的多样性。比如在学习各国民族服装的课文和学习各国饮食文化的课文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不同的感官冲击和体会。在创设文化情境时,教师应重视场景的真实感和吸引力。一个真实的文化场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并体验文化之美。而一个充满生气的文化场景则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吸收文化的精华。

通过创设文化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为他们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提供了有力支持。

4.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与文化意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跨文化交流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为了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首先,教师应明确活动的目标,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等。其次,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交流对象,这可以包括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同学、教师、学者,甚至是当地的社区居民。在活动形式上,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如语言交换、角色扮演、文化讲座、艺术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能激发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应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

经过跨文化交流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加深对于不同文化的认知与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的社会,还能为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需求和习惯。

四、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跨文化沟通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激发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1) 蒋永远.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1  (02):  104-107.  DOI:10.13847/j.cnki.lnmu(sse).2023.02.017.

(2) 程炜佳.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  (06):  52-55+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