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文预报在防汛防旱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
关键词
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作用
正文
引 言
人类的生产力提高,自然的改造能力也随之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制索取,使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灾、旱灾频发,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了社会安定,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而计算机技术、5G网络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水文信息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从水文信息预报的角度,对我国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水文预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的防汛抗旱工作有所帮助。
1 我国水文情势和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分析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东南低西北高,河道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但盆地、高原地带,河道纵横,地形复杂,加之我国秦岭南部为暖亚热带,秦岭北部为暖温带,旱涝空间分布显著,季节性变化较大,给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困难。通过对各地水文信息的分析,可以针对具体的形势,制订相应的防汛抗旱措施。因此,进行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过去,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仅需做好雨量、水位、流量、水温、冰情、墒情、泥沙含量、水质等方面的预报。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情报预报的工作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加,除了做好以前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外,还要涵盖工程信息、社会信息等非水文要素,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也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2 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现状
2.1 防汛减灾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气候变化、恶劣天气应对等方面,目前的防汛抗旱减灾保障工作还显得有些薄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首先,防汛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尽管已经对部分小型水库进行加固,但是否能够经受住大洪水的冲击还很难说。其次,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疏漏和漏洞,例如,在某些河流中还能看到大量的建筑废料和垃圾,给防汛减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政府对防汛减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装备,导致防汛减灾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2.2 抗旱减灾工作的现状
首先,就是有大量的病险水库,它们的抗旱能力和储水量都达不到要求,不仅会影响抗旱减灾工作,还会影响到水库的蓄水和抗旱能力。其次,我国的农业水利建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大量的灌溉渠道长期处于无维修状态,导致了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低下,削弱了农业的抗旱减灾能力,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最后,相关的监测与分析系统还不完善,无法保证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也存在着缺少资金支持的情况。而且由于管理方式的滞后,导致了防旱减灾的效果很难达到。
3 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3.1 防洪作用
我国国土面积大,常年降雨不均,每年80%的降水量都集中在汛期,而城市的排水设施还不健全。这不但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在汛期,对洪水灾害进行有效的预报,有助于防洪指挥机构作出恰当的反应,使当地居民和企业能够及时进行准备。在洪水灾害发生前,提前将居民和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水文情报预测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水灾面积预测,计算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有针对性地防治。其次,能够实时分析流域面积、降雨系统、运行工况、发生洪水灾害情况等水文信息,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将救灾难度降低。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城市排水设施尚不健全,一旦遇到强降雨天气,往往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城市水文站网,加强监测、预报,为防汛减灾提供水文情报支持。
3.2 抗旱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和农业工程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有关水利改革的文件,对各地水利建设、堤防加固、调水工程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使抗旱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使旱情得到了有效地缓解。但有些地方还没有做好防旱措施,不能有效地进行抗旱工作,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旱情和相似的灾害,政府必须与时俱进,加大对水文预报的投入。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对降水量、降水时间等水文信息的采集、分析,并根据水文报告和实际情况,对旱情进行预报,制订切实有效的防旱措施。
一般情况下,通过对各个区域过去的旱情信息进行统计、分类,能够准确地预测旱灾即将发生的区域,为防旱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各项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目前水文预报技术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水文预报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在水文预报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水文资料不充分的地区的水文模拟问题、干旱地区的产汇流机制问题等,还需不断完善。同时,水文预报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当前,我国的水文预报工作主要侧重于洪水预报,对山洪、径流、旱情预测等预报工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目前的预报的预见期较短,有些预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预报系统的功能还不够完善。虽然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建成了水文预报系统,并且在应用中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系统水平低、重复开发严重、预报方法单一、模型应用不充分、系统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5 加强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策略
5.1 做好防汛工作前期准备
在水文情报预测的指导下,做好防汛工作的前期准备,可以使防汛物资的储备、人员的调配合理,使应急方案得到优化,使防汛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在实际运用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情报预测工作的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该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水文监测数据异常情况下,要对水文数据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查、处理,把系统的自动分析和人工分析相结合,使水文情报的内容更加全面、准确。要及时将汛情信息进行上报,并要求各个相关部门依照日常工作规范做好准备工作,避免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带来损害。
5.2 做好基础性工作
防汛、抗旱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它的工作质量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运用的程度有关。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对基础工作的关注,并指导各部门从细节上做好日常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情报预报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降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5.3 加强水文情报预报的专业性
水文情报预报对开展水文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具体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所以,保证其水文情报预报的质量,是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统计,特别是要对降水、卫星云图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将有关的水文信息进行及时的发布,对有关部门进行防汛抗旱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向上、下级部门传递信息,强化水文实时情况的分析,提高预报精度。
5.4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水文情报预报所需的仪器、设备越发先进,计算机、数据分析等手段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在不同时段、不同环节的预报工作开展中,要强化预报内容与实际运行结果的对比,明确自身的预报工作方式方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更新工作思路,强化专业队伍力量,使水文情报的预测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在日常管理中,要强化各层级员工的考评,以保证其工作技术水平全面化、精细化发展。
5.5 加大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新力度
在基层水文站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资金、设备的投入程度还比较低,在新型水文监测设备、通信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在一些运行年限较久,运行环境较为复杂的水文设施中,设备更新力度不足,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不仅无法起到信息监测和防汛抗旱效果,甚至还会对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开展产生误导。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水文设备的投资,特别是对高新设备的投资,只有这样,水文情报的收集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才能提高水文信息的准确性,为防汛抗旱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6 提升水文预报技术的预测预报水平
为推动我国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必须加强水文预报系统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规划、集中开发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为基本准则,尽可能减少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进一步推进GIS技术的分布式水文预报系统的建设,加强对我国主要防汛地区的建模研究,推进研究与发展洪水演进仿真模型。另外,要加强对水文预报的管理,完善水文预报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各岗位的职责和标准,以提高水文预报的质量。
5.7 做好水文监测工作
要提高水灾、旱灾的抵御能力,就需要依靠水文监测来获得精确、全面的信息,从而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建立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他们正确运用现代技术和装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防汛抗旱工作的稳定高效开展。
结束语
总之,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是一项关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工作,它不仅能够预测水灾、旱灾,而且能够促进我国水文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抗旱等方面的应用,必须加强水文情报预报系统的建设,并积极开发相应的自动监测技术。同时,要健全有关的制度,加强对水文站的管理。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发展,与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谭伟. 浅析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用[J]. 产城(上半月), 2020, 000(002):P.1-1.
[2] 陈伟. 浅析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 低碳世界, 2019, 009(007):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