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评价体系下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评价体系;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辨能力
正文
引言
2019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新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视,适应“无考纲时代”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影响。从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和内在要求来看,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从部分学生的作文内容上来看,依旧存在缺乏深度和思想内涵的情况。为此,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进一步做好对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有效解决学习、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影响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作为高考中的重要学科,其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需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构建完善的教材体系,从而为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重要指导。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更加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快速凝结和知识内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课标、评价体系与“立德树人”总目标的统一[1]。
二、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做好对相关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借此推动自身知识体系的有效完善。但是,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依旧存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情况,导致学生往往采用被动学习的形式吸收知识,进而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整性造成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2]。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认识到学习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理性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好对学习重要性的思考,针对自身学习情况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在学生切身利益的驱使下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成长。
(二)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
通过提升学生语文作文思辨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做好对高阶思维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写作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现象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学生语文作文思辨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作文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学生多项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利用议论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通过内外结合的形式,将教材内容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真实情境或相关材料找到议论文写作的切入点。就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设计来看,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出现频率较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够让学生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做好对材料内容的全面分析,以高阶思维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成长[3]。
(三)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在提高学生高中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的作文拥有灵魂,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作文质量的全面提升,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结合大量的阅读文本和社会热点事件,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的同时感知当前时代背景下各类热点事件背后蕴含的内容,推动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进一步丰富。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均经过历史筛选并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可以选择其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内容作为提升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重要资料。在社会热点事件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事件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保证优先选择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事件,让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对思辨能力的有效锻炼。
三、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理念落后
学生作文的同质化特征不仅体现在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内容上,在该情况的影响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缺少自己的思考,采用套用模板的形式完成作文写作,最终得到的结果也难以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具体主题的感知情况,进而呈现出较强的形式化特征[4]。学生在落后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理念影响下,往往会出现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单纯为了提高自身的作文分数而学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可能会因此停滞不前。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重视
在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得到重视的情况下,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也会因此遭到忽略,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将会明显削弱,在其他内容、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受到作文教学的影响,出现教学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的问题。在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氛围和教学效果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最终导致各学科的学习质量都难以达到预期。
(三)学生写作思路局限性较为显著
结合上述提到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重视,由教师主导整个作文教学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容易在教师的影响下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在对写作主体进行理解、分析的过程中,难以从整体、大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进而对学生的作文质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实质上,由于学生具有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多样化的写作思路,并且最终写出的作文也具有显著的个人风格,但是受到教师主导这一问题的限制,学生自己的写作思路由于缺乏自信或难以得到教师认可,出现被迫放弃的情况,进而表现出写作思路局限性显著的现实问题[5]。
(四)对情感、想法等内容的关注度不足
多数教师都存在对学生观点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同样采用模式化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内容创作。这种缺乏趣味性的写作训练能够起到的效果极为有限,并且由于训练具有显著的强制性特征,部分学生还容易因为逆反心理彻底丧失对作文教学的兴趣,进而呈现出作文教学活动趋于形式化的问题。为做好对作文教学效果的保障,需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想法进行深入了解,针对其中具有一定价值和可行性的内容予以认可和支持,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作文教学活动的兴趣,提升作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新高考评价体系下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培养观察思维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做好对教育教学理念的调整,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好对环境、社会现实的观察分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素材和写作基础[6]。借助观察思维的培养、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模式以及在不同事件下形成的具体感受,并将其作为作文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推动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体会。
结合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在提升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有效训练。为保证作文训练的实际效果,教师可以考虑减少强制性的作文训练,采用更加开放化的形式,使用更大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同一主题下利用自身独特的写作思路,创作出更具个人特色的作文。比如,以当前的新闻、热点事件作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选定2023年热点事件中“女子阻止男童进女厕被骂”相关报道作为主要内容,结合人民网给出的评论“责任始于家庭,延伸于社会”将整个事件交给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对女子阻止男童进女厕的行为做好分析,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从而做好对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针对女子的出发点,男童家长的出发点,以及社会讨论、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角度完善性的提升,并将上述问题作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关键性内容,进一步做好对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引导和针对性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考虑使用观察日记、周记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生活记录。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需要明确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中,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好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并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辅助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逐步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让学生的写作技巧、技能和素材积累等重要写作基础都能得到进一步丰富,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持。
尤其注意,教师应调整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时间占比,借此调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给教师、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教师想法对学生的干扰,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可以考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辩论活动,以辩论的形式做好对学生思辨能力、反应能力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保持理性并给出准确的反应。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能得到有效成长,针对同一内容学生也会因为思考角度、基础能力、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想法。以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为例,在进行题目分析时,一方面需要看到人对被需要的追求,即自我价值的确立与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避免被需要的心态走向极端。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载体,让学生自行思考,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分析“被需要”的复杂性。借助学生观点的冲突,在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强调作文教学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教师、家长和互联网、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观念,但是还有待进一步打磨和优化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成长。为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并实现对作文教学活动价值的充分开发,应当高度重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强调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从而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7]。
实质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见解进行思考分析,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理解学生,持续提升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每个人都有进行创造的可能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辅助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借此保证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创造性思维可以借助“随笔”的写作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可以在给定主题后,提出“不拘一格、不限题材”借此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通过多样化、开放化的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写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写作,学生所进行的创新创造也能找到对应的联系点,保证作为可以清晰地表达思想或阐述故事、论点,以免出现写作方向明显偏移的情况。
(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认可学生作文的价值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学生需要在作文中表达情感和想法,为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理性,并做好对自身想法的梳理,教师应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便开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语言表达或写作,做好对自身想法的梳理,保证在作文创作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思维,确保学生的作文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出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结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看,在学生表达完自身的想法后,教师需要找到学生想法或作文内容的闪光点,并针对闪光点进行评价和认可,借此保证学生能够保持较强的创作热情,持续推动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提高[8]。在认可学生作文的价值之后,教师也需要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为学生提供调整、优化方向,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意见的指导下,思考自身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尽量保证学生在面对部分争议性事件时,能够通过多角度分析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持续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能够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成长的同时做好对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成长,具有较为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但就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辅助作用,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做好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方面有更高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祖荣. 高中语文审辩性写作教学探析 [J]. 科教文汇, 2024, (08): 172-175. DOI:10.16871/j.cnki.kjwh.2024.08.040.
[2]曹梅英. 高中思辨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 (05): 155-157. 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5.047.
[3]何永芳,孙中奎. 基于单元整合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纵”“横”“新”三维初探 [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 31 (01): 157-160.
[4]罗腊. 利用矛盾分析法对“秋”的思辨性教学——以《故都的秋》为例 [J]. 林区教学, 2024, (02): 62-65.
[5]陈华芬.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讨 [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4, (01): 53-55. DOI:10.13525/j.cnki.bclt.202401017.
[6]董玉真. 文化渗透扬传统 文史融合显理性——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3, (12): 87-88. DOI:10.13525/j.cnki.bclt.202312029.
[7]蓝历.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J]. 贺州学院学报, 2023, 39 (S1): 17-21+38.
[8]荆美彤. 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 [J]. 科教文汇, 2023, (21): 155-158. DOI:10.16871/j.cnki.kjwh.2023.21.041.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思辨类作文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立项编号:23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