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文高效课堂打造策略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静静

山东省兰陵县第九中学

摘要

语文,负载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人文素养提升、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之要务,是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不少教师仍是“以讲带读”、重分析,不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致使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出现看小说、睡觉等“小差”现象,感受不到语文学习乐趣。在大力提倡效能建设的今天,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有哪些方法、措施与策略呢?本文就此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

正文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关键词,也是专家、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针对传统“应试”背景下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我们提出了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衡量课堂教学性有效性,不再以分数高低来评判课堂教学优劣的课改要求。在这一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明确了创建高效课堂的方向,但过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实践探索,去总结、去反思、去提炼,形成切实有效的创建策略,能为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服务。

一、重视导语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吸引

导语,乃课堂导起之语,具有开山第一炮、打鼓第一槌之功效,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导语设计,既营造氛围又激发动机,目的旨在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开启有效教学第一步。

(一)激发兴趣。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教学是双边活动,仅教师一厢情愿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主体,主体没有积极的内化作用,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知识强灌入学生头脑中的。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与实践的主人。

(二)设置悬念。学起于思患无疑。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是低效学习甚至无效学习。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导语,力争使之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而设置悬念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上乘策略,不仅能唤起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还能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有不学不快之感。

(三)切忌生硬。传统导语过于注重知识性,常用“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或“检查作业”等方式开启新课,这样简单机械的导入设计显得生硬,不能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灵。因此,我们要在结合具体内容前提下注重新颖性、趣味性与艺术性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引诱力,让学生紧紧围绕在某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

二、强化课堂提问有效性,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活力

有效的课堂是活跃课堂,这种活跃不能仅体现在学生空间位置的变化,重点应表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上。我们知道,活跃需要活力。那如何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呢?提问就是一种有效策略,不仅如此,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有更好状态参与学习。

(一)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知识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的问题来。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提问方式有效性。好的提问方式应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思维过程上给予有效引导,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开拓学生思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如果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就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问题难度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需求。传统课堂提问,教师点将多、点兵少,担心差生答不上问既耽搁时间又伤了课堂大雅。我认为这不是教师“面子问题”,而是教师理念问题,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能仅表现在优等生的准确快速回答,而应看教师如何相机点拨,如何在学生不理解到理解接受过程中的有效引导。所以,在提问对象上我们也要科学研究,尽量满足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愉悦与快乐。

 三、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生所获得一切知识与技能都是通过自身意义建构和积极内化作用的结果。而传统重教不重学,是导致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在创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除接受学习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索学习同样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一)注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个人学习的主要模式,也是学生赖以发展的基础。语文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就必须担当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为此,我们应以课文预习为平台,授予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以及语文积累、审美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面前没有无所适从之感。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能运用点画勾圈等批注方法标识重点词句,标明难点易错点。

(二)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三)引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研精神的有效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语文的有效方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先生谈到探究性学习时说:“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在探究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究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为此,我们要搭建平台,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①制定探究学习目标。目标就是努力方向,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下转第30)(上接第38页)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秘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预设,使其在明确具体的目标中探究。②指导探究方法,即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我们要针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选择切实可行探究方法,常用的有感知、理解、欣赏等。③保证探究学习时间。探究需要过程,没有时间作保证,探究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这一点,在竞教课中常常出现,教师一布置探究问题,就草草收场,做了一个“过场”结果让评委们大跌眼镜。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感受语文学习实用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以更高的兴致学语文,发展语文素养,而不是像“贴标签”似的仅仅为了告诉学生、家长其成绩和表现。所以,我们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抓住教学闪光点进行积极评价。在评价中,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体验到语文实践乐趣,从而为学生积极学语文,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奠定人脉基础。

高效课堂是个集结体,需要注重教学前后、过程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效率的提升。因此,我们应从小处着眼,抓好每个环节,让高效课堂的创建成果直接惠及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成建平,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教育革新[J].2005.3

[3]洪钦源,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J].江西教育,20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