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表使用简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电能计量表是供电企业对电力用户使用电能量多少的度量衡器具,是电能贸易结算的依据。电能计量包括电能表、互感器及二次回路接线。电能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信誉、经济效益。如公司的计量系统出现问题,理所当然对公司形象、信誉、经济效益也有极大影响。
电能计量包括电能表、互感器及二次回路接线。就目前的情形来说,绝大部分的计量都是采用多功能电子表,集成测有功、无功、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功能,并且具有失压、失流、断相等报警功能,还有应追补多少电量等功能。其精度高,功能强大,均带有通讯接口,如RS485。一般国产的表计都内置了GB645公约(也包括进口计量表,同样必须有),数据传输极为方便,可使用采集器直接将数据传回主站;对互感器来说,为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在选用时也需采用相应精度;另外就是二次接线了,这也是本文将重点介绍的部分。
一、 计量表的几种常用接线方法:
1、单相直接接法:这种单相表多为居民家用,1-4进线,3-5出线,使用量大,但工作中不常见;
2、单相经电流互感器接法:在单相路灯变中有可能用到,注意是1-3接电流,4接相线,即火线,5接零线;
3、三相三线经电压电流互感器接法:为高压计量时的接法;
4、三相三线经电流互感器接法:为低压计量时的接法,适用于三相动力用户;
5、三相四线经电流互感器接法:为低压计量时的接法,箱变常用方式;
6、 三相三线直入式接法:为低压计量时的接法,一般电流在50A以下适用;
7、三相四线直入式接法:为低压计量时的接法,一般电流在50A以下适用;
计量表有两种接入方式:即互感式和直入式。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知道,所谓直入式就是相线直接接入电度表;而互感式则是电压、电流经过互感器变换后再接入电度表。
二、 二次线的检验方法
送电前的检查:
1、互感器的变比和极性试验。
2 、三相电压互感器的组别试验。
3、检查计量方式是否合理。
上面三项工作主要应由供电局里的专门人员进行,作为供货商,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协助;
4 、二次回路检查。检查二次回路,一方面是作二次回路的导通试验,另一方面是核对二次接线是否正确,明确各相电压、电流是否对应。电能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有没有差错。任意断开电流回路的一点用万用表串入测量其回路直流电阻,正常时其电阻近似为零,若电阻很大则可能是二次接错或开路;测量电压回路时,对高压计量方式,在电压互感器的端子处断开,分别测量Uab、Ubc、Uca的直流电阻,此值应较大,如接近零或很大,可能是短路或开路,则必须分段查找以缩少检查范围;对低压计量方式,则将母排上的端子断开,测各相线的的通断即可。
5、目测法。对计量回路,一般要求电压回路用2.5mm2的铜导线,而对电流回路,则要求4mm2的铜导线,所以在检查时只要留心一下回路中的导线截面,即可简单判断电压电流回路的线是否接错。但若用户特殊要求,电压、电流回路的线都要求配为4mm2,那就没法直接判断了。
6、核对端子标记。根据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的相色(一般是以黄、绿、红三种颜色来区别A、B、C三相的相别)核对二次回路的相别。首先核对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的相别与系统是否相符、然后再根据互感器一次侧的相别来确定二次回路的相别。同时还应逐段核对从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端子直到电能表尾之间所有接线端子的标号,做到标号正确无误。
三相四线接法送电后的检查:
1、检查外观接线。用相序表检查电压的相序是否为正相序,电压与电流是否接在同一相,用钳型电流表和万用表测量各相电流电压,是否平衡,有无失流失压,接头接触是否良好等。检查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与电表的电流进出线相对应。
2、分相断电压法和电流短接法。分别短接A、B、C相电流的进出线或断开A、B、C相电压,看电表读数变化的快慢,如果负荷比较稳定且平衡,则短接一相电流或断开一相电压,电表读数变化为正常的2/3,还可用分别接上各相的电压电流的办法进行检查,比如只接上A相的电压电流,此时电表的读数变化应为正常的1/3。如果以上情况异常,说明计量装置有问题。
3、用电能表校验仪现场检验电表误差。
三相三线接法送电后的检查:
1、测量线电压法:三相三线表一般都是安装在高压计量箱中使用,属于高供高计方式,高压计量的电压线圈最易受雷击开路,所以测量电能表的电压显得十分重要。用万用表测电能表各电压端钮间的线电压,正常时Uab=Ubc=Uca=100V,如果测出的结果是Uab=0,Ubc=Uca=100V,则说明A相电压断开,Uab=Ubc=50V,Uca=100V,则说明B相电压断开,Uab= Uca=100V, Ubc=0,则说明C相电压断开。失压的原因可能是电压线圈损坏或电压回路接触不良等原因。
2、 断开B相电压法:如果三相电路对称,而且已知电压相序和负荷性质的情况下,将电表的B相电压断开,经计算 P0= 1/2P。此时电能表功率减少一倍,所以若电表读数变化减慢一半,此时接线正确。如果断开B相电压后电表读数变化不是减慢一半,说明接线有误。
3、电压交叉法:当负载不够稳定时,就无法用断B相电压法来判断电能表接线正确与否,这时可采用电压交叉法:将电能表A、C两元件的电压接线互换位置后,电表读数应不再变化。若电能表读数不变,说明接线正确,反之接线肯定是错误的。
三、接线错误情况分析
1、用错表:正常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但事情没有绝对的。曾经有现场遇到过,配的线是三相四线经互感器的,而装的表刚好是直入式的,上电后烧计量表,二次线也完了,都认为二次线配错了,免费配多一次,上电又烧,才查到原来用的计量表有问题;
2、线号错:电压和电流线号套反,如上图中的JXH:3、JXH:1线号套反,相电压接到电度表的电流元件中,那结果只能是烧表了;
3、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反接:
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三相全部反接到电能表表端,如上图,JXH:3-JXH:4、JXH:7-JXH:8、JXH:11-JXH:12分别反接,设三相电压对称,三相负荷平衡条件下,其三相功率为:
P=P1+P2+P3
=UAIAcos(180o-Φ)+ UBIBcos(180o-Φ)+ UCICcos(180o-Φ)
= -3 UIcosΦ
显然,三相电能表反转,数字均为负值,理论计算其绝对值是正确计量时的数值。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仪表结构设计中的轻载补偿力矩为正值,其值比正确计量时约少百分之十。另外,若为电厂关口表,则电厂向电网发电量和用电量刚好反过来,电厂发了电还得付给电网公司电费!
同理,如果只有A相反接,B相和C相接线正确,则三相功率为:
P=P1+P2+P3
=UAIAcos(180o-Φ)+ UBIBcosΦ+ UCICcosΦ
=UIcosΦ
理论计算得出第I元件与第II元件抵消,第III元件正转,其值为单相功率的数值。但在实际计量中,其值约比单相功率数值多百分之十。
4、跨相接线
跨相接线,JXH:1-JXH:5-JXH:9分别接到计量表的5-8-2端子,在第I元件上的是A相电流和B相电压,第II元件的是B相电流和C相电压,第III元件的是C相电流A相电压。相当于将电压相序旋转120°后加在各元件上。因此,电能表所反应的有功功率为:
P=P1+P2+P3
=UBIAcos(120o-Φ)+UCIBcos(120o-Φ)+ UAICcos(120o-Φ)
当三相负荷平衡时, P= 3UIcos(120o-Φ)
因而可知,当时,电能表正转,电能表的有功功率读数为正值;当
时,电能表反转,电能表的有功功率读数为负值,当
时,电能表停转。可见错误的跨相接线,电能表的转向情况同负荷大小无关,而与负荷的功率因素有关。
...